传奇的创业者
他是我的姨父。
现在细想来,我对他形象的记忆竟是从他的牙疼开始的。那时作为刷墙工人的他,工作完之后到我外婆家做客。饭吃着吃着,姨父便开始时不时地“嘶”一声,渐渐频繁,以至于没吃上几口就停下了。外公道:“你是牙疼吗?”他点点头,又补充:“牙床也挺肿的。”沾满粉尘、东一点水泥渍西一点油漆印的的衣服,像针一般直挺挺的头发,捂着下巴、布满老茧的手,粗糙又松弛的脸,无不让还年幼的我体会到生活的不易。
那年姨父三十出头。
由于种种原因,我与姨父的见面很少,因此我在这之后一段时间的记忆中与姨父相关的是空白的。直到五六年后的一天父母告诉我要给姨父新办的童装厂做模特。听到这消息之后我充满了各种心情,而疑惑与意外尤为明显,但还是照着大人说的做了。一次父亲与姨父闲聊时我在一旁边试衣服边偷听,在我了解到姨父将在俄罗斯设门店时,惊讶得下巴都抬不起,差点忘了干正事儿。姨父小学文凭,先不说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是否了解,语言不通的障碍就是一道硬坎儿。而姨父不仅俄语不会,甚至讲普通话也是方言参半。
从刷墙工人到出国办厂开店,我想世上能做这大跨行的人应是凤毛麟角。刷墙虽然收入不高,但足以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何必压上自己的一切——事业、财产、时间、经历、已得经验、未来,去苦苦折腾,赌上所有,好似争个成王败寇呢?因此,我对姨父事业的未来抱着一半好奇一半怀疑的态度。
时间是情感的冲淡剂,也是事实的揭示者。当我因日常生活忙起来时,这事就被我抛至记忆的角落。
还是过年外婆家请客之际。我听舅妈说要打电话给她姐夫(也就是我的姨父)告知聚餐时间。爸爸接过话道:“听说他在俄罗斯童装店可开大了。”我不由得替姨父的成功感到愉悦,同时心中钦佩他的干劲儿、决心与能力。过几天正值聚餐之时,我见一辆大奔驶来。走下车的正是姨父。内着一件毛衣,外披一件裘皮大衣,裤子笔直,皮鞋锃亮。头发还是那样直挺挺,仍是那祥和而亲切的表情,但原本明显的黑眼圈消失了。
姨父似乎发了,也世俗了。
饭局上,我通过听大人们聊天得知姨父为了这成功可是费尽精力、白了一半头发。显示学习日常俄语,一些问候语之类的,为了以后的沟通,姨父硬是把俄语发音转化成中文,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念,并跟着手机上的语言学习软件朗读,以提高发音的准确。再是向语言系的侄女求助,进行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俄语以及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和日常礼仪,有一段甚至把侄女问烦了。同时也学习初步的经济学。
这些努力似乎是为了金钱与更高的生活品质。说完全不对是过于绝对了,但姨父的努力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物质的享受。
很难理解姨父为什么这么能折腾。又是四五年,童装厂稳定下来,财源滚滚之际,姨父竟然把目光投向了建筑行业。如今姨父天天在工地上跑来跑去。很难相信这就是那个衣着邋遢的他。
姨父的创业经历和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也愿姨父这次工地建设的成功,能有一个幸福而安详的养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