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拾荒者
在杭州有这么一位老人,名叫王坤森,无论逢年过节酷暑严寒,晚上9:00准时骑着三轮车出发,到街头巷尾,搜找易拉罐纸箱,直到凌晨4:00才回家。这样的行为他坚持了八年多,去年心脏手术后她把回家时间提前到半夜12:00。
九年里王坤森共拾荒150吨,他用卖废品换来的钱,资助4名贫困学生。
王坤森原是浙江医科大学的教师,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母亲早年去世,他和父亲一度卖烟头维持生计。王坤森在1950年参军,三年后入党,多次立三等功,退伍后就在浙江医科大学任职。
王坤森说:“我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培养,应当把这份情谊传递给需要的人,回报社会。”
王爷爷从教书起就开始资助困苦学生,“当年在浙江医科大学生活困难,交不起学杂费的,有几百人我就一点点帮。”他说
2012年起王坤森通过媒体联系上贫困高中生玲玲和他约定考上大学奖励1000元每个月再奖励400.之后陆续结对了四个贫困学生。从此,他便开始了,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拾荒生活。
在谈及邻里街坊时,王坤森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他们可都是大好人要多多夸呀”,“搬家总是把纸箱和旧电池留给我。”作为回报.每当他种的无花果结果时,王坤森总会提着一匡,分给平时帮助他的邻居们。
当记者问起您为什么会想到用深夜拾荒的方式资助学生时,他回答道,“我有退休工资,但退休工资是用来保障日常生活的,自己的日子也要过,我必须用自己的双手,依靠个人的努力,自己赚钱给孩子们上学,我年纪大了体力活做不了了,也没有人敢雇用我,与国而言,是利用资源,于我而言,可以变现资助学生。
很难想象一个年迈的老人,每天晚上9:00出发到12:00回家是怎么坚持住的?他总说:“要给后代留下好的印象,多做点好事”“爷爷做好事你也做好事”两句话
王爷爷用他的弱小身躯扛起了社会的温暖,扛起了祖国的未来,引领着新一代的人。
王爷爷,您就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