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者
开山者
初到外婆坑,被姑娘们美丽的衣裳所吸引。那些苗族、彝族、侗族的民族服饰像花儿一样绽放在外婆坑的木屋前,在石板路上,让人眼前一亮。在欣喜之余有一丝疑惑涌上心头,一个呼之欲出的问题随之而来: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有那么多少数民族?
且置之不理,带着好奇,我走进了这个村子。路边的老人摆着摊,卖着脆脆的玉米饼。一声吆喝从一座木屋传来,一位老奶奶正在炸玉米饼,正招呼我们进去。前脚刚进,一个刚扎好冒着热气的玉米饼就被捞出来放到桌上。奶奶用铁勺敲了两敲,也不谈价钱,只笑眯眯地招呼着我们:“尝尝好不好吃!”我们品尝着刚炸出的玉米饼,烫、香、脆,正吃着,奶奶又炸好一个玉米饼,放在桌上。有些不好意思,开始询问玉米饼的价格,很实惠。也不含糊,买了一大袋玉米饼,老奶奶还又哪一个小袋子,敲碎了一个玉米饼,放在袋里,要我们路上吃。
我们吃着走着,听着耳边接踵而至的民歌,随着鼓点摆动身子,快哉!路边的老人不太吆喝,他们闲闲地坐在那儿,好像自己也在享受家门口的民歌。
来到了一个礼堂,很大的背景布上是一个男人的照片,他穿着西装,精神饱满,器宇轩昂。
出了礼堂,我们向村子尽头走去,路上的游人多了起来,有一个人朝着反方向疾走,行色匆匆。我瞟了一眼,有些眼熟,却怎么都想不起来。一回头,他已走远。也罢。在路边,我们找到一家民宿,决定住下。
傍晚时分,我们出来散步。走到一户人家,看到有一个老人在路灯下纳凉,我定睛一看,这不就是墙上照片上的男人吗!爸爸也注意到老人,他走上前和老人打了个招呼:“林书记好!”我这才意识到他就是照片上的老人:林金仁。
林书记忙搬出两条长凳,招呼我们坐下。听老人讲外婆坑的往事,谜题渐渐揭开。原来的外婆坑是“有囡不嫁这条坑,三餐吃的六谷羹,干活行路是牛跟耕,缺钱缺粮缺姑娘。”在林书记的带领下,外婆坑村富起来了,有了石板路,发展起了旅游业,苗族、傣族、白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姑娘在外婆坑村落户,发展特色旅游村。
我不知道在这样一个土地贫瘠的山区发展旅游业有多难,老人在夜色中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眼眶湿润。他是开山者,把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变成旅游胜地,让贫穷的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他就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