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渺小而伟大

作者:XYuX 投稿时间:2021-08-29 14:43:15

          渺小而伟大

一次相遇,一个眼神,即演绎出一段传奇,正如歌中所表达的,生活中无处不传奇,即使是平凡的你也是传奇。你的出生,就是传奇的开始。据说如有家谱可查,往上查10  代人,仅算直系亲属就有2046 人,再往上算,数字更是可观,未曾想,祖辈们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度过了饥荒,战乱,社会  变革。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无数次的偶然,才有了今天的你,其中的任何一环出现差错就不会有今天的你,所以,从你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意味着一个传奇的产生,而这段传奇还未完待续。你的成长过程亦是传奇。成长的路上成功过,失败过,笑过,哭过。观察过,探索过,思考过,才成就了现在有自己的意念,思想的你。成长的路上受过的伤都没能改变你,你还是你自己,健康快乐的你自己,这难道不是一段传奇?传奇还在继续。  

    知道现在,作为一名青年的你,可知将要面对的未来是一张考试的答卷,正等待着你去谱写传奇,而这一段传奇恰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传奇,也是最引人注目,最辉煌的一段传奇。

阿甘用他的毅力与坚持书写了他的传奇;不只是人,即使是一匹叫“海洋饼干”的马也告诉了我们驽马也能创。安迪忍受十几年终于获得自由

袁隆平爷爷,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曾经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袁隆平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从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先后发表论文60余(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荣誉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4月,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同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带领课题组人员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病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二十世纪初,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临床医学研究奖。之后两个月,《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文章称,青蒿素的发现是对抗疟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拉斯克奖只授予屠呦呦一人也引起了多名研究者的质疑。同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突出事迹成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传承者,古代医书淘到金 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时间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追梦人,求索之路无止境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终于得到。

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只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时海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懦弱者,尝试是一座铁筑的高墙。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在属于你的天地里,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你要勇敢地时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活动简介

为了激励广大青少年怀揣关切之心,发掘身边人的故事,用我笔写我见、我闻、我心,谱写传奇人物,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在全省组织开展“你就是传奇”浙江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本次比赛为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进入中小学校的14个全省性竞赛项目之一。

开始时间:2021-06-01

结束时间: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