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传奇
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今年去世了,但他让中国人远离饥饿,用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袁隆平院士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他曾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实验田,在烈日下一株株、一穗穗地寻找辨认雄性不育系,他不怕苦,不怕累,,潜心研究一步步朝着梦想前进。于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体”,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但过程并不顺利,1968年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破坏,袁隆平院士事发后第四天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中找到残存的五株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1980年10月,团队攻克了制种关,使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全面成功,为水稻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就在去年6月,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里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长出了水稻,这无疑又是一项巨大突破。
袁隆平院士在一次讲座上说过,“我的人生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水稻遍布全球梦。”他以“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毕生追求,实现了周年,亩稻谷3000斤的公关任务。
但在今年五月,袁隆平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似乎还能看到,这位老人在烈日之下弯着腰,穿梭在稻田中。又好似能看到,他坐在比人还高的水稻下乘凉。他离开了,又好似没有离开。
如今,看似我们衣食无忧,但仍有许多人处于饥饿之中。为了他们,为了自己,为了袁隆平院士,我们要节约这些来之不易的粮食,让越来越少的人挨饿。
袁隆平院士在我们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