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传奇】守月
守月
望着天边皎洁的月亮,握着手中热乎的烧饼,氤氲着的温暖把冬的严寒驱散,好想啊呜一口品尝故乡的月亮。
会不会像烧饼一样温热香脆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时最难忘的记忆总与美食难舍难分。其中不得不提一提烧饼。要说吃烧饼,一年四季都是旺季,不过从我的角度看,冬日最佳。试想凛冽的寒风中,咬下一大口火热的烧饼,暖胃更暖心,简单的满足,让人一时间忘记了寒冷。这时往往感慨:“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第一次吃烧饼是在读小学的年纪。一次放学回家,路过那条老街。妈妈第一次为我买了这家的烧饼。刚出炉的烧饼又大又圆,满面金黄,像十五的月亮。浓郁强烈的香味极具诱惑力,我顾不得烫,一口气吃了一整个,酥脆可口,唇齿留香。那以后,也时常会去造访那家烧饼店,品尝过葱油、干菜等多种口味的烧饼,也买过自制的盒装酥饼、糕点,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家乡的风味。
去的次数多了,和店主也就熟络了,面容日益亲切,有时也会彼此寒暄问候,聊起天来。店的生意十分火爆,经常排队,很难相信店的经营者仅有夫妻俩人。小小的店面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只搬迁了一次,却一直是夫妻二人在经营。烧饼店既是他们的工作室,也是他们温馨的家,他们早已化身为这条老街无声的守护者。每次路过,总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老板在里间和面揉面,负责烧饼的造型工作;老板娘则在店门口招呼客人,用火炉烹饪美味,飘香十里。两人的操作空间是全敞开式的,完全透明的制作过程也让人获得味蕾享受的同时更加心安。面粉、大葱、干菜、辣酱、牛肉等等原料一应俱全、整齐有序地摆在里间的台面上。老板带着手套弯着腰,熟练地和着面泥,连贯而有规律地向面团上洒水、和面。厚重的面团像被施了魔法一般,服服帖帖,上下舞动,不时发出有节奏的锤击声。接着,他把面团切成条状,并拧下与拳头差不多大的一节放入筐中备用。
然后把提前洗好切好的馅料裹入其中。开始为烧饼做造型,将面团从筐中取出,稳稳砸在桌板上,先用手将其摁扁,一手压住面饼中心,一手以圆的轨迹向外揉搓拓延,作出圆圆薄薄的饼状,最后修饰形状,定型,递到门口老板娘身边等待烧制。老板娘则不紧不慢地调试火候温度,时不时弯腰查看,以防万一。一个炉内往往同时贴有十多个饼,烤饼的同时,她就在原本准备好的袋子上先标记好口味,方便顾客区分。待将烤好的烧饼小心取出并装袋递与客人后,再取过一旁的崭新面饼贴入火炉内壁的空位,等待美味诞生。届时,原本细皮嫩肉的“奶油小生”面饼在高温加持下摇身一变,成为了满面金黄、朴实敦厚的成熟烧饼,热情似火、魅力四射。
从早上六七点到晚上八九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并不对此感到厌烦,而是始终不忘初心,坚守着这一份对食材的珍爱,对顾客的关怀。从不偷工减料,也不为了多盈利而大涨价,他们坚守着烧饼一开始的味道。做出客人喜欢的美食不难,难在坚持做这份美味,让熟悉的味道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时时回味,时时温情。尽管他们对流程早已烂熟于心,还是保持谨慎,不愿辜负每一份食物,每一颗渴望被美味治愈的心灵。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真诚的态度,才换来了无数顾客的信任,无数回头客的再次光顾。烧饼店经常排队,可就算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客人们也会主动按先来后到的顺序点好餐,自觉排队。老板娘还经常与客人们聊天,唠家常,大家都像朋友一般相处,轻松又愉快,等待的时光也不再那么难熬了。店铺和顾客之间这种心心相惜、相互体贴的微妙情景也常常令人感动。
还曾看到过一位顾客特地从异地赶来,一口气买了十多个烧饼。因为吃过觉得好吃,于是想多带一些回去和亲朋好友分享。正是这种简朴但不简单的舌尖上的美味唤醒了一座城市的味蕾,更建立起跨越时空的他乡情谊。
突然异想天开,觉得他们弯腰认真的样子就像一轮新月,对工作的负责、对食材的敬重不随时间推移而改变,总保持新手时的严谨热诚。他们仿佛月亮一般守时尽责,守护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味道。他们或许与这座城市里的大多数人一样,都是为生活努力打拼的普通人。但认真的人最可爱,勤劳的人最可敬,他们平凡但不平庸,辛苦忙碌却不喜抱怨,总是向阳而生,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快乐。你们,就是传奇!
“来,您的烧饼,请拿好,小心烫······”耳边响起老板娘亲切的招呼声。我迫不及待地接过,呼呼吹了几下,便咬了啊呜一大口,酥酥脆脆,满口满足。嗯,还是以前的味道,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味道。
感谢你们,守住了我们的“月亮”。
天上的月亮什么味道哪还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经找到了心上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