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传奇】大山深处 冯傅熠
大山深处
大山深处,深得不能再深,绿得不能再绿,深得令人发慌,绿得令人惊悚。从地形山看,这只是一块深褐色的土地。谁也不知大山有多深,这大山有多绿,但是,这总会有人知道的。
绿得漆黑的樟树丛子里,好多家雀在蹦跳,啾啾叫个不停,但这响亮的鸣叫声挡不住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汽车正驶在一条泥泞到不能再泥泞的小路上,这条泥路是谁开出来的?谁也不知道,可能只有这大山知道。汽车发动机时而叹息,时而怒吼,颠簸着,颠簸着,也颠簸着李致富的心,这位头发几乎半白的干部,年仅32岁,额头上的皱纹却似刀割一般,开裂的嘴唇毫无一丝血色。他眯着双眼,脑海中仍浮现着前一个月赖头村的第一次会议……
那是一间全村唯一能找到的最大的房间—学校的教室,没有一张木制的凳子,十几人坐在尽是尘土的砖头上,有的坐在自己的还没有解开的行李上,李致富坐在窗台上,背靠窗框,他隔着窗玻璃瞅着外头,大道的西头,夕阳正吐尽它最后一丝光缕,一帮孩子正在藏猫猫。瞅着窗口坐了一个人,他们一个个钻过障子,一窝蜂跑到窗子跟前,为首的一个把脸蛋贴在窗户玻璃上,鼻子抵成一片扁平,一只眼睛眯着,冲着李致富做鬼脸。李致富把窗户打开,孩子们回身穿过障子四处逃散,最小的一个光着腚,被石头绊住,摔倒在道上,哇哇地哭了,李致富嘴角挂起了笑容,但眉头间又锁紧了。
道上响起了铜锣声,从东头到西头,从南头响到北头,不一会儿,从村子的各个角落,稀稀拉拉来了一些人,教室越显得格外拥挤。在微弱的灯光里,三三五五站着,尽是老头和小孩,李致富跳下窗子,上了一张砖头桌,大声说道:“老乡们,咱们今天找大家来,开个脱贫大会。咱们要脱贫,这是国家的指令,大家要准从。脱贫之后,大伙就能过上好日子,咱们的娃就有衣服穿,就有书可以读,我们天天可以吃上白馍馍。”他还说了许多,最后问道:“大伙赞不赞成,我们赖头村脱贫致富?”
“赞成!”十来个声音答道。
“我最赞成!”有一个白胡子的老爷爷说道,说完,回头冲着站在他背后的村民笑笑。
“大家是否知道咱村种啥最赚钱?”李致富问道。
好一会儿,没有人吱声。
“咋不说话呀?”李致富冒着希望的眼神落在白胡子身上;“老大爷,你说说看”。
“咱这村,没啥特色,也不知道有啥特色,大伙各家有几亩地,吃不饱也饿不死,没啥多出来的东西。”白胡子说。
“同志,我有几句话,不知道你受听不受听?”另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说道“咱这林子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被发现的,我们也听说过外头村子的脱贫历程,全靠你们这些人帮我们,咱这村也好几年没见过你们这种年轻人了,总是充满活力,你们来了,帮咱穷活计致富,大伙儿还不乐意吗,大伙说,乐意不乐意?”
“乐意!”四面八方,各个角落,老人和小孩异口同声的回答着,跟着猛地爆发出一阵掌声,拄拐杖的老头说道:“同志们听到了,大伙儿都很乐意,天也黑了,这会该散了吧。请同志们原谅我,我家母猪马上就要生猪娃子了,我得赶紧去看着。”
“你家都有猪娃子了,还用脱贫吗,我家地上连猪粪都没有呢!”人群中一老头喊到。
“你要走就走吧!”白胡子说道。
看着老头拄着拐杖走了,白胡子又说:“同志,我也告各罪,先走一步了,村里人都知道,我家离这儿最远,天又黑了,山路不好走啊。”说罢也走了,接着有的说明早水稻要排水,有的说今夜要赶黄鼠狼,也有的说,家里媳妇坐月子,明早起来还要做饭。一个一个,三三两两的,说着都走了,不一会儿,教室里空旷了。大家伙低着头,只有门外屋檐下水滴的声音,李致富的心里如混沌的泥水一般。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致富走访了各户各家,拿着本子问东问西,但李致富一开口就是普通话,常常在吃闭门羹,好不容易进到家里,打开笔记本,老百姓也不愿意说。李致富又联系了专家,实地考察赖头村的地理环境,确定了以种植砂糖橘和油菜为主的作物经济。在村子里宣传发动之后,他发现大多数老百姓只是应付一下,在村前屋后种植几颗,而大片的地都荒废着,在这一片脱贫声中,赖头村的经济没有太大的改善,反而听到的更多是指责和不信任。
车依旧开在路上,天空中渐渐洒下了雨水,像是在安慰他,又像是在嘲笑他,雨点打在泥水坑中,溅起水花,泛起了微波。此时此刻,他想找一个地方,不是去避雨,而是使他创伤的心灵得到安慰,但在大山深处,又能在哪儿找到这地方呢?
李致富的电话响了,这不会是上级领导打来的吧,要不不接了吧,犹豫之中,他颤抖的手拿起了电话。啊!是母亲,此时他再次振作起来,尽量掩盖自己过于悲伤的情绪。
“喂,妈,你怎么打电话来了?”
“唉,这不是惦记你吗,在那工作好吗?”
“我呀,这环境挺好的,老乡们都非常好客,极力配合,我这工作很顺利。”
“那就没事了,我怕你不适应那里的工作。你要记住,要得到乡亲们的信任,就要从内心把群众当亲人,及他们所及,想他们所想,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这也是从你爸那里听来的,要记住啊。哦,对了,我怕你水土不服,在你箱子的角落塞了我们家乡的土,必要时泡水喝。”
“啊,好,那我挂了,我正忙着呢。”
挂了电话,李致富的鼻子酸了,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他要去哪儿了。汽车再次飞驰进大山深处,溅起了一串串有节奏的水花。
汽车停在一村屋前,他扣了扣门,出来的是白胡子老头,这也是他最亲近的村民了。“哦,常客呀,请进请进,“白胡子满面笑容的答道。“老人家,我这次就是来问一问,咱乡亲们有哪些困难,我能帮老乡们干点啥?”“啥多可以做,只要你愿意把我们当亲人。”“具体我还得请教你一下,”李致富绕绕脑袋。
一下午,李致富似乎明白了,他改变了工作方式,再也不到村民家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撸起袖子,帮村民扫院子、干农活,帮凭困户的农电放水、除虫,帮老人们摘砂糖橘,种油菜,一边干农活一边唠家常,他也不说普通话了。渐渐地,群众开始接纳他,信任他,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李致富久违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大山不深了,大山更绿了,但李致富倒下了,这来得太突然,老百姓的致富路刚刚开始,满树的砂糖橘还没有采摘,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没有收割,老百姓的家常还没有唠完,你怎么就能停下致富的脚步呢?
大山深处,你永远是传奇。
冯傅熠 浙江省萧山中学 高二 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