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传奇】遇见糖人 姚华伶
又是新的一年,我正在桌子上写作业,甜腻的气息从窗边飘来,一丝丝一缕缕的钻进我鼻腔,熟悉的气味让我打开家门,飞奔下楼。只见一个老伯伯正手法熟练地做着糖人,手快速变动令人眼花缭乱。摊子前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遇见糖人的景象。
那是一个冬天,天气很冷,我全身裹得像个大粽子一样严严实实。每次回家都是最开心的,因此我跑在最前面。母亲则是慢慢悠悠地拎着菜走在后面并嘱咐着我跑慢点。但是今天却不一样,我发现新开了一个摊子,摆在外面的是一个个古灵精怪的小动物。好奇的我问摊子主人:“叔叔,这个是什么呀?”摊子主人是一个中年男子,做生意的手上却有着老茧和红色的烫伤疤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呵呵地笑,答道:“这个是糖人,可以看也可以吃,你要试试吗?”我不解地问:“可这是动物啊,不是人,而且这么能吃人呢?”我瞪大了眼睛。这时,母亲也来了,看见我对糖人感兴趣,便说:“老板,来一个吧。”,“好,今年是猪年,给你做个小猪怎么样?”我傻愣愣地点头,母亲应声道:“猪好,多有福气啊,能吃能睡。”我直勾勾地盯着男人的手,只见他将糖稀搓成球状,然后开始揉捏,插上一根麦秸秆后递给我让我吹气,我用手拿着麦秸秆边吹气,边见他熟练地捏出了耳朵、鼻子,最后是尾巴,然后让我继续吹气至身子肿胀。末了,用一根竹签挑起,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猪仔就做好了。
虽然做的很快,但是像魔术一样的过程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回到家后,我还是拿着那糖人看,惊讶于用手怎么能做出这么精致的小猪,最后还是敌不过糖人的香气诱惑,一点点将它吃了。
只见今日,中年男子也变成了老伯伯,做糖人的手艺不退反进,而他的手上的老茧也多了许多。
现在,多数传统手艺都已没落,人们不会也不愿学习这种只能赚小钱,摆小摊的手艺。来买的人大都是好奇,图个开心的。晚上,等老伯伯收摊后,我困惑地问老伯伯为什么还在坚持做糖人,却只听见他说:“老祖宗传下的手艺,我也要把它传下去。”我不禁哑然,许久不知该说什么。
步入新时代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现在还有人开始质疑做糖人的卫生保障,认为不干净不卫生。无论当中有人吃过没吃过,但如果不卫生,也请别攻击这门手艺,毕竟是古人的智慧,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想要延续并将要延续下去的手艺。
传统手工艺是指广大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类工艺美术品。手工艺的品种非常繁多,如刺绣,剪纸,泥塑,玉雕,竹编等。手工艺品是生产者的艺术,它出自民间,服务于民众,始终把实用和审美融于一体,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它植根于社会最基层,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域生生不息,构筑了基础雄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每个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对其他艺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古代灿烂的物质文明是由众多手工艺所创造的,它种类繁多,技术精湛,意义深刻,使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伟大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但却有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品粗制滥造,过于简单朴素,上不了台面。这不仅是打自己的脸,也打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脸。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使民众愿望和审美地体现,它是我国文化艺术的源头和根基。
随着科技发展,生活日新月异,时代变先进了,文化却落后,不只是传统文化,连文字也是这样,现在的人都用手机打字,手写有时候连字都不会写了。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传统手工艺的关心却越来越少,现在的产品大都由机器制造,一模一样复制粘贴,有了相同的形态,却没用爱和热情。人们追求快社会,快生活,不愿花较长的时间去做好一件事。举个明显的例子,现在做什么都会有什么什么速成,一日即可学会等等。但真正完成一件事不仅是结果,更是心灵上的愉悦。
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要做的保护并传承传统手工艺,找到传人,并学习这种手艺,让这种手艺传承下去,对于有天赋的人,我们应该培养。应积极宣传并培养保护意识,传统手工艺应与时俱进,更新自己,变为更好的存在。
希望有一天,我遇到的糖人不再是别人娱乐,谈笑的物品,而是被别人所热爱的。
姚华伶,萧山中学,高二,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