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中国骄傲,亚洲传奇!
“苏炳添的起步很好,现在苏炳添依然处于领先,死死的压制住,好!冲刺!冲刺!”当苏炳添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冲过了终点线,他振臂呐喊,振奋人心!他就在此刻创造了历史!热血沸腾的欢呼声淹没了赛场。苏炳添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位进入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百米决赛的黄种人!当中国和苏炳添的名字出现在跑道上,大家激动到泪目这条奥运百米决赛跑道上终于有了中国和中国人的名字!而那9秒83的成绩,更是直接破了奥运会的亚洲纪录,苏炳添也成为了继刘翔之后的又一位中国田径传奇。
比赛结束后,苏炳添冲过跑道后,撕开自己的上衣。随后又从观众席拿到国旗,披在身上绕场行走。苏炳添的表现让人想起了飞人刘翔在雅典奥运决赛后的名言,“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到奥运会前八名,我今天一定要证明给大家看!”
苏炳添不是天赋型选手,他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田径圈公认短跑的黄金身高为1米80到1米85,牙买加闪电博尔特的身高就达到了1米95。而苏炳添和身边的选手比起来,只能算“小个子”。不光如此,苏炳添也早已过了属于短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年龄增长带来的身体机能下滑,获奖的机会或许只会越来越渺茫,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多前辈到了28岁就会选择退役。苏炳添也曾有这个计划,可真正到了28岁他清楚地知道:我还能跑!日积月累带来的强大实力时时刻刻告诉他,他荣光还未过去,他仍能坚持这创造属于中国的骄傲和辉煌。
“不是28岁就跑不动了只是看你想不想跑”紧握跑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目标苏炳添以极强的意志力跑下去,跑下去,从未止步。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他终于圆梦!
光有坚强的毅力,或许也无法真正完全地成就今天的苏神。单靠一个“拼”字,很难得到很好的成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共同构成了苏炳添的成功“秘诀”。
据媒体观察报道,苏炳添在备战2020东京奥运期间,与研究团队一起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近10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男子100米短跑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了未来发展措施以及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启示。可见,苏炳添在奥运赛场上取得的佳绩,既得益于他多年训练比赛的宝贵经验,更要感谢他和他的团队对科学精神的遵循。奥运赛场奇迹的背后,更有一位田径老将不断严苛训练,并且不断改进技术,严格做到极度规律的作息的职业精神。在社交媒体可以看见苏炳添训练备战的视频——苏炳添从压腿、拉伸到高抬腿,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甚至在适应跑道的起跑训练中,他还拿着卷尺反复测量起跑器到起跑线之间的距离,要求精确到毫米。即使是防疫隔离期间,一刻不敢松懈的训练也将苏神的自律体现地淋漓尽致
诚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这无数的路,需要无一不需要不断探索,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成功没有捷径可以走,我们共同见证了苏炳添的辉煌,也不该忽视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这个世界上不乏天才和智者,但不能持之以恒,注定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看到镜头里苏炳添壮硕的肌肉、健美的身材,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为自己的事业,为中国的辉煌付出了多少。
先天的劣势和不断增长的年龄注定他无法成为世界上跑的最快的那个人,但他通过努力和奋斗接近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极限。这种自我挑战的精神,正生动地体现着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
赛前,苏炳添对着镜头做着手势,表示自己“每次能进步一点点就好”。作为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他深知自己到达一定水平后,再想往上攀登,可谓难上加难。我们这样一个个平凡的人,也何尝不是如此。但永远不要人为地去局限自己的极限来否认自己,只管不断往前,挑战自己的极限。无论身处哪一个行业和岗位,只要我们能做到精益求精、开拓进取,总可能取得让自己和旁人意想不到,感动于曾经每一天努力的自己的成绩。事在人为,天道酬勤,这正是苏炳添的故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决赛结束,国际奥委会官方第一时间发声,“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凭借9.98秒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决赛的第6名,书写属于中国百米的传奇。意大利名将拉蒙特·马塞尔·雅各布斯跑出个人最好成绩9.80秒摘下金牌,美国选手弗雷德·克尔利以9.84秒获得银牌,加拿大选手安德烈·德·格拉斯以9.89秒获得铜牌。传奇,由你们书写,在这星光灿烂的夜晚!”媒体人袁野表示,“决赛这个结果很正常,能在这个夜晚点燃所有国人的心,就已经赢了。苏炳添,配得上yyds。”奋力奔跑是最美的姿态超越自我是最强的态度祝贺苏炳添!致敬中国速度!致敬每位勇于向极限挑战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