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做人要做个好人,做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题记
初次见他,是在课本上;再次见他,是在电影银幕上。起初对他印象深刻,只因他长得像我的化学老师,再次在我心中印下烙印,却是因他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看了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后,便真正理解了“传奇”二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配上这两个字,但我想,焦裕禄,可以!
1962年12月的一个傍晚,焦裕禄头戴一顶火车头帽,身穿半旧黑色棉大衣,手提办公用的布兜,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
他到兰考的亲力亲为,让他得到了民心。这些小细节让人心疼,让人敬佩。焦裕禄为了整治盐碱地,亲自下地。又苦,又咸,又涩的泥土,他直接抓了一把就放到嘴里尝。当地常闹饥荒,他为了了解百姓疾苦,抓着大雁屎往嘴里塞,边嚼边流泪。这是最困难的群众在闹饥荒时赖以生存的口粮。下暴雨闹涝灾的时候,焦裕禄背上一位大娘往外走,说:“您就当我是您的儿子”。这些小事,无一不让人感动泪目。
他在兰考工作的470天中,只留下了四张照片。这四张中,三张都是兰考县委的新闻干事偷拍的。只有一张站在泡桐树下的,是焦裕禄主动提出要拍。他说:“我爱泡桐,就跟泡桐合个影吧。”这张照片,便是在课本上出现的,令我记忆深刻的那张。
肝癌越来越严重的焦裕禄,痛了,就拿硬物顶肝缓解,直到将藤椅戳出一个洞,也坚持工作。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焦裕禄要求将自己的遗体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他说: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同志“心中有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创新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这些都是成就他,令他成为一个传奇的珍贵精神。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焦裕禄,就是我心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