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济天下,肝胆两昆仑
一稻济天下,肝胆两昆仑
嘉善二高112班吴玥
“神农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了人间稻米满仓”—题记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但,处于现在我们感恩着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他是真正的传奇。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对袁隆平爷爷的崇敬。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抗战饥饿,抗战命运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当时,转基因的想法的提出震惊世界,所有人都极力反抗这种做法可是袁隆平爷爷他坚定的内心说服了所用人,在计划开始时并不顺利要在几亩的稻田里一个个筛选出唯一存活良好的稻米,到第二天早上,袁隆平爷爷依然挺着尽管在几个小时后还要赶飞机汇报进程。他毫不犹豫,毅然而然的奋斗着,不管泥地有多脏,衣服有多少杂乱。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初期探索,条件艰苦,既没有优越的实验室,更没有方便快捷的资料传递。他仍然投入在研究之中,并未去下海经商挣大钱,也没有消极怠工混日子。他不在乎他能得到多少利益,他想知道他能创造多少价值,能让多少人吃得上饱饭,远离饥饿的困扰。他的成就无私的贡献给了全中国,他没有从杂交种子种获得任何分成。他只领着那份略显微薄的工资,守着那几亩试验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去让人人都能吃上一餐餐饱饭。 他除了日渐增多的条条皱纹,没有任何的变化。在烈日下,在暴雨中,在饱经风桑后,爷爷依然保持着最初的信仰,依然是童趣满满,。在采访中,说道:“我今年九十岁了,所以我是九零后。”如此可爱的话说出,让我们不禁靠近爷爷一步,感受他的和蔼可亲。 不论银行里有多少钱,袁隆平还是种水稻的,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视科学为生命。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袁隆平深谙这个道理。
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或许他们没有千亿的身家,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造福全人类;又或许他们不在乎名利,保持自我,坚持为祖国为人民创造一片天。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谁有功夫闲看云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义,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是这些美妙的晶莹绽放开来,给了我们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穿梭在田间垄亩,凝视着子孙千秋,60年汗水灌出一片金色的沃土,91岁高龄缔造出一派绿色的希望,在精明的世界甘愿做一个“顽愚”的痴者,把一生奉献给人类的温饱;在贪闲的世间甘愿做一个永恒的“行者”,用一生追逐科技前沿,袁隆平就是这样的一位耕耘者,在科谷飘香中,让自己成为一个传奇。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袁隆平毕生投身杂交水稻事业。但是在2021.5.22这天您离开了我们,留下了饱腹全民族全世界的稻米。尽管有的人走了,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留有您的位置!
“一稻济天下,肝胆两昆仑”天下田因你丰足,上亿人永无饥馑。此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里,都有我们最深沉的追忆。爷爷,您就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