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平凡中的伟大

作者:梓七 投稿时间:2021-08-15 23:10:53

平凡中的伟大

      伟大的不仅仅是伟人。在平凡中的伟大是朴实无华的,但却是源远流长的。在抗疫前期中,有因为通宵手术而累倒在地的医生;在偏僻山村中,有无私的支教老师的。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奇迹,因为有了平凡,有了伟大,才有了奇迹。

      中等身高、体态微胖,戴着眼镜的张定宇常常脸上带着微笑,说话声音洪亮。在病人眼中,张定宇总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同事看见的张定宇,总是勤勤恳恳、干劲十足。

去年12月29日起,张定宇没休息过一天,在重症病人会诊现场、在深夜转诊病人现场、在腾退救治病区现场,他的身影从未离开。

病房作阵地,疫情就是命令。2019年12月29日,4例华南海鲜市场集中发生肺炎的病例入院,张定宇随即到岗。医护人员紧急投入战斗,检查、检测。30日上午,院长办公会布置腾退病房,抽调医护力量,进入病患救治一线。

金银潭医院救治工作紧锣密鼓进行,张定宇忙得晕头转向,就在此刻,家人确诊新型肺炎消息传来——在武汉另外一家医院工作的爱人,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型肺炎病毒,女儿工作忙,有心无力。一时间,办公室外的病人不断增加,家中爱人需要救助,张定宇面临艰难选择。

从29号到现在,张院长只有两个晚上离开医院稍微早些。”同事回忆,后来才得知是他爱人感染新型肺炎,需回去照料。

舍小家,为大家,张定宇一直坚守抗击疫情最前线。28天高强度持续战斗,张定宇也病倒了,躺在床上输液,他仍紧盯病人救治,听汇报、看报告,了解确诊病例、重症人数、救治进展……

救治病人,勇于创新。凭借专业团队和职业技能,张定宇带领医护人员率先采集了7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从中找到新型冠状病毒,为病毒的发现和检测试剂制作作出贡献,同时,率先使用抗病毒药克力芝,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获得专家组认可。

冲锋在第一线,是我的本职工作!”今年57岁的张定宇如是说。简短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后,张定宇又融入一群白衣天使的身影中。

      徐本禹,一个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普通大学生,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当他站在央视的领奖台上泪流满面地向人们讲述他执教的那所小学,以及他深爱的那群孩子时,观众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出来。他本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而他却放弃了令众多学子羡慕的公费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徐本禹的事迹感动着国人,更感动着大水乡贫穷而又纯朴的父老乡亲。

      从徐本禹有记忆起,就知道村里最矮的土坯房是自己的家。父亲教了一辈子乡村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公办教师后,工资才涨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所以,1999年初秋,当他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武汉,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时,心里是忐忑的、茫然的。他知道知识可以改变贫穷,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念完大学

      其实,徐本禹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早已被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看在眼里,挂在心里。不久,学院将他列入特困生进行帮扶,为他安排了一个打扫楼道的勤工助学岗位。当他领到第一笔勤工助学报酬时,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人;当他看到同学们走过干干净净的楼道去上课时,他发现自己是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他从领到的50元报酬中取出7元钱买了两斤瓜子跟同学共享劳动的收获,剩下的43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用来资助山东费县一个叫孙姗姗的特困小学生。他后来回忆道:“钱捐出去以后,心里特别的高兴,毕竟是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徐本禹在大学的四年中,通过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困难补助、特困生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得到上万元的资助,此外还得到老师、同学和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这些爱的甘露滋养了徐本禹的心灵。

      2002年秋,徐本禹作为华中农大唯一的学生代表出席了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并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在这年,他还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6000元国家甲等奖学金,学校为他免了全年4000多元的学费。2003年夏,他完成大学本科学业,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同时还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生。

      那是2001年12月一个晴朗的周末,徐本禹像往常一样乘公交车穿过繁华喧嚣的街道,从武昌去汉口做家教。在做家教的过程中,他不经意地读到《中国少年报》上一篇报道《当阳光洒进山洞》。

      “当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五个年级146名学生,三个老师„„”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他想起在乡村小学教书的父亲,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觉得这一切是那样熟悉,又那样陌生。  

2002年6月,徐本禹同另外四个同学组成了赴贵州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达狗吊岩村,行李还没有整理好,徐本禹就直奔魂牵梦绕的岩洞小学。他后来写道:“当我走进岩洞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岩洞里的教室仅仅是用两堵一人多高的墙隔开的,中间是过道,南边是一、四年级复式班,北边是六年级。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无论怎么也想不到这里的条件会如此差。”  

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深深震撼了徐本禹。不少农户辛勤劳作一年,收获只够吃半年,无力供孩子上学念书。最让徐本禹受不了的是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神。那一双双纯净如山泉、明亮如水晶的眸子,一眨不眨地望着你,那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憧憬。  

二十多天的社会实践一晃就结束了,徐本禹要回校继续他的学习。狗吊岩的孩子们拿着自制的小红旗簇拥在他身旁,把煮熟的鸡蛋塞进他的背包。他们一直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每个孩子都流下了眼泪,不停地问:“徐老师,你还会回来吗?”  

徐本禹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面对孩子们的眼神,他感到自己有一种无法回避的责任。他大声告诉他们:“明年我毕业了一定回来教你们!” 


活动简介

为了激励广大青少年怀揣关切之心,发掘身边人的故事,用我笔写我见、我闻、我心,谱写传奇人物,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在全省组织开展“你就是传奇”浙江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本次比赛为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进入中小学校的14个全省性竞赛项目之一。

开始时间:2021-06-01

结束时间: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