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文人,今有传奇
最近热播的《觉醒年代》使我深受触动,使我对陈独秀,李大钊先生产生崇高的敬意,对那个年代的文人风骨赞叹不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传奇。张叔叔一家就是这个时代的传奇!
张叔叔是个退休语文教师,他热爱文学,也喜爱自己的学生们。但是身体原因,他不得以离开心爱的三尺讲台。
不去教书的他倒也没闲着,时常写写弄弄。他总说,当代青年处于严重内卷的社会环境中,各方面压力都很大,而且,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网络空间也让浮躁之风盛行。他们对学业,工作,生活一定有很多问题,忧愁难以排解。我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他们些启发。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每每写文,尤其给青年看的文章前,必定查阅大量资料。亮起一盏台灯,埋头深耕至深夜……
精益求精的态度使他的文章收获了众多青年读者的喜爱,这些读者也常来信与他探讨。
张叔叔每次收到读者来信都会扶一扶眼镜,将信纸一张张叠平,然后再在灯光下逐字逐句地读。读完后就拿出妻子早早灌好墨的钢笔,对信件一封封进行回复。
他认为青年一代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栋梁,“脱贫攻坚”,“一带一路”,“亚运奥运”,无一不闪现着青年的身影。因此,青年的困惑,自己必须尽全力帮之解决。
工作之余,为了拓宽见识,张叔叔常约几个志趣相同的旧友去参加公益活动,回馈社会。此次河南郑州洪水之灾,张叔叔便拿出了几十年的积蓄,匿名捐赠,联合旧友共同为郑州募捐。
对于张叔叔忙碌的工作,张阿姨从未抱怨,只是悉心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张叔叔起居,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他们夫妻俩有两个人儿子,大儿子做了医生,如今抗疫势头正盛,终日在医院奔忙;小儿子子承父业,也成了一名教师,白天站上三尺讲台教书,夜晚准备教案讲义。夫妻两都很为两儿子骄傲。
张叔叔的身上,闪着仲甫先生,守常先生的影子,仲甫先生办《新青年》;张叔叔为青年写文,守常先生办红楼读书会,张叔叔参与社会活动。
张阿姨身上,闪着高君曼,赵纫兰女士的影子,坚定、乐观、执着,做丈夫的好贤妻,孩子的好母亲。
张家二子也似陈氏二子,报效祖国,终成二龙。
恍惚间,我分不清眼前的是张还是陈,李,又或者非张,也非陈,李。
我只觉他们的形象在我眼前清晰了又模糊,模糊了却又清晰。他们都是时代之光,他们,都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