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浙里】+浙里一方幸福图书馆+陈诺
浙里一方幸福图书馆
浙江省新昌中学高二(10)班 陈诺
我自幼嗜书,犹如蚂蚁嗜甜,其因却非天性使然,只是从小便与图书馆缔结了不解之缘。
虽时间的齿轮已经悠悠转了十六年,可也依稀记得年幼时,母亲每日携我同去一座坐落于大佛寺半山上的图书馆。沿着长长的石砖路蜿蜒上山,路的尽头便是当地鼎鼎有名的大佛寺,而身处其中的图书馆也因此像一个小小的寺院,僻静地缩在路边一隅。门外香火缭绕,门内书香袅袅,倒也十分相称。推开古朴的木门是一处僻静小院,有桂树栽种其中,树叶常年油绿鲜亮。拾阶而上,两扇灰蒙蒙的大玻璃门上挂着的一块漆着白底黑字 “新昌县图书馆”的木牌,则已有些年头了。
每当夏日的时候来这边寻书为伴,还未入门便能听见图书馆里吊扇嗡嗡作响,摇头晃脑,仿佛寺院里诵读着经书的小沙弥们。推门进入,便可以看到亮白的日光灯下围坐着一群沉浸书海的小童们,一个个围着刷了白漆的圆桌坐着,手里捧着自己喜欢的书,孜孜不倦地阅读着。而同样白漆斑驳的书柜成排的立在墙边,上头横七竖八地堆着各式各样的图书。走上二楼是成人的借阅处,母亲需从一个个类似中药柜的小抽屉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的编号,再告诉管理员去密密麻麻的书架上找书,摘录登记。那时登记尚需要管理员手写完成,效率低下。借阅室的队伍一直排到楼梯上。偶有小童在长龙之间来回嬉戏,好不热闹。
幼时的我也时常埋没在这些小童之中,每日埋首于各类小说奇志中难以自拔。踮起脚尖在两个我那么高的书架上穿梭着取书,拿到心仪书的我总是希望自己看完再回家,所以最后总是每每等到太阳西垂才被母亲拖回家,当然临走时还不忘借走几本,晚上在家里的时间也要好好利用起来。这样看了书借了书回家,,对于我而言才是充实而又美好的。记得那时候年幼的我在回家的路上总是很开心,抱着书意尤未尽地踏在石砖路上,手舞足蹈地和母亲说着书海中邂逅的奇人逸事。落日余晖撒满一地,融在心间,这其中的幸福滋味令人难以忘怀。图书馆里那些刷着白漆,堆满书籍的书架,承载着我搬不动也推不倒的童车。
只可惜人生有迹,岁习无痕,当时的图书馆已成旧址,空留那些幸福而隽永的画面长留心间。不过所幸新馆就在新家边上,好似冥冥之中,有一份割舍不掉的缘份。
现在到了寒暑假,我还是习惯便天天泡在图书馆里自习看书,在成排的书架旁穿行。新馆藏书众多,种类繁多的书籍足以满足五花八门的需求。倚在书架旁,随手摊开一本书便又是一个新世界,足以填满一个下午的闲散时光。无论是红学还是金庸,各国国志亦或是希腊神话,我都非常喜欢,它们丰富着我的见识,提升了我的思想。而当自习时,也不再有小童的嬉闹或大人们的说话声,无论是坐着看书的人还是脚步匆匆寻书的人都不发一语,安静却不显冷清,透出一股井然有序的劲儿来,使这静格外叫人喜欢。
新馆的设备也是旧馆比不及的,窗明几净的样子比起旧馆晃人的灯光,更使人心里舒坦。电子书更是代替了一个个小抽屉,想找什么书,戳戳电子屏就行了。借书也不必由管理一本一本抄录,而可以放在自主借书机上扫码完成,便捷不少。我也看见许多农民装扮的老伯坐在阅览室里看报和杂志,心中无比动容,想来一个好的社会,会将福祉遍及它所有的人民,应是如此体现的。
每每读书至傍晚,拉开落地窗前厚重的窗帘,都能看到落日余晖倏忽地涌入,一下子便蕴染了窗内的空气,铺满了地上身边,刹那间我被温暖包围,恍然想起儿时那个旧图书馆的傍晚,斜阳洒在肩头,竟是一样的温暖和幸福。
岁月悠悠,我与图书馆一同成长,在图书馆里看见幸福。这福祉像那阳光一样,撒进了千千万万人的心里,也照亮了这个国家前行的路。
(字数:1420)
作者姓名:陈诺
学校:浙江省新昌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10班
指导老师: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