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幸福在浙里】温州,温州话

作者:邱炜 投稿时间:2020-09-20 12:15:12

      自小我便是农村里土生土长的野孩子。下过田,上过树;追过鸡,抓过鱼,看见了村里人之间的热情与包容,也喜爱农村独有的大别墅。我很幸福,因为我在浙里。

      上学后,我便随着父母来到城里,这的新环境使我喘不上气。庞大无比的钢铁森林,城市中令人紧张的快节奏生活。

      令我深表无奈的就是不相通的语言,听村里老人讲:“咱们温州话可是中国迄今发现最像古汉语发音的语言,而且啊,这可是我们温州人的标志,以后出市了,就是咱们温州人相认团结的方法了。”说这,老爷爷的眼中也闪出了光芒——这就是我们的骄傲。分明都在温州,为何会将温州话的人越来越稀少。

      纵观历史,温州话的出现也是由秦朝之后根据地方特色逐渐演化成地方性语言。“水”一次便是如此。当年温州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四面都无通路,那更是“死”路一条。

      同时在近现代中,抗日战争农民反抗传密报时,温州话成为了密语。瑞安,绍兴,平阳,不同地区,温州话都有差异,使得日本鬼子面对这晦涩难懂的语言无从下手。使得农民反抗也更加得心应手。

      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方便了语总,地方话则成了特色。当工具成为特色,莫不是一种文化的遗失,人们选择了更加方便,简介的普通话,却忘记了家乡的根。这就像漂泊的游子失去了家乡的记忆。回不去曾经家乡的根基。“人生如浮萍”若忘记了根,那么已付出的出现也不完整。固次对于现如今的温州人已不再完整。温州文化经不起新文化的潮风,使得千疮百孔。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每一个温州人都可能使温州话成为历史。

      幸好,幸好还有人在为温州献出他的最后一份力。林斤澜大师为温州创作《矮凳桥》,其中全部运用温州话描绘了信河街等一系列古城的介绍。我们所谓的自豪,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正式一位位可爱的志愿者们,海外工作的人民为我们宣传温州文化。才让这份薪火能继续得以延续。

      现如今,温州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正走向更好的未来。每年的五水共治,定点的实行垃圾分类。关于温州,温州话的讲座正不断不断回到人民眼线中。

      我很幸运,因为我在浙里。我很自豪,因为我是温州人。我相信,犹具风味的温州文化与中国其他文化雨中的碰撞也必然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在浙里,弘扬温州文化。让我们拎起往事,继续前行。

    作者:邱炜  学校:温州第五十一中学  年级高一(1)班 指导老师:孔令昕

活动简介

为激励青少年的爱国爱家乡情怀,坚定他们对祖国和家乡进一步昌盛发展贡献热血和智慧的决心,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中学生天地杂志社在全省组织开展“幸福在‘浙’里”浙江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本次比赛为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进入中小学校的14个全省性竞赛项目之一。

开始时间:2020-06-12

结束时间:20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