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浙里】 薪火 史恩来
薪火
三垟湿地之边。
一座正军训的学校。
天空是一片灰蒙。
一群蜻蜓在树下盘旋,不敢靠近那厚重的云层。
学生正庆幸不需承受烈日的烧灼,河边钓者正感叹鱼的活跃。
几滴水落于帽檐,却无法透过帽子转告危险的信息。
雨来了,在毫无防备下来了。
等不及那通知,学生四散而逃。
树下与医务室,这是最终的两大避难所。
可惜那树是挡不住那么大水的。纵使它在百年风雨内生长的如此枝繁叶茂。
学生们只得蜷缩了身子,在冰冷雨水无情的拍打下瑟瑟发抖。
而那屋内,人们谈笑着,挥舞着上衣的下摆,感叹着自然的变化无常。却是少有人提及那些数量庞大的人群。
雨里的人想过去,却过不去。他们之间是难以穿越的,瀑布似的水帘。
屋里的人完全能出去,却不想去。他们没理由去。谁愿意放弃干燥的衣物呢?
我们都是这样。趋利避害,这总是本能。这也导致每当有灾难来临总会有两个阵营“受难者”与“旁观者”
突然,有人走出来了。从屋里走出来了。怀里满是雨伞。
他或许帮不了所有人,但是他吹响了号角。树下的人走出来了,无论有伞没伞。或许有人仍在屋里,可那怀中的雨伞,却有他的一把。
这是第三阵营——“行动者”
环视我们身处的地方,回望我们过去的岁月。“第三阵营”是一直存在的。
看那百年前,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位“有脊梁”人,从浙江的一座城中走出。在那个年代,读过许多书,学过医的他,或许能选择老师,医生这些相对平静的多的职业。然而,他选择成为一位文学家,一位思想家,一名革命者。为了救中国人,他站到了风头浪尖,“横眉冷对千夫指”。“弃医从文”,他成功了,他的文章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哪怕至今,他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那“第三阵营”的人,不会永远独行。又是近百年前,一群人,来自天南海北,一群有志青年齐聚一堂。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一场不同寻常的会议让平凡的一天也变得极具意义了起来。他们是带领人民真正翻身的最初一批人。他们其实都并不是从工厂中,从稻田间走出来的。但他们看到了,看到了那些苦难。或是留洋回来,或是在国内受过先进教育,他们联合了起来,用自己所有的先进思想,试图为中国人开一条路。正是有这样的人,才能有如今的幸福生活。
我们为什么而感到幸福?是伞?是思想?是一个组织的成立?
我们的幸福并不是这些,而是有人真正的在为了人们而行动着。
一团火,从古至今。无论浙北浙南,都有人敢于走出那一步,加入那“行动者”的阵营。只要还有人在践行,火就不会熄灭,传承就不会断绝。幸福,也会一直绵延,久久不息。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2020级(1)班史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