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浙里】街道旁的木鱼情 唐俪娜
街道旁的木鱼情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一抹情丝镌刻一抹忆。 ——题记
在星光熠熠的夜空,明晃晃的月儿高挂枝头,一切的一切都显得这么澄澈,再添上那隐隐约约的木鱼声。噫!真是妙哉!
木鱼声,轻轻;藏着木鱼情,晰晰。在我上幼儿园时,这木鱼情就开始埋进了我的心里。要说原因是何呢,我也不大清楚。也许因为它是浙江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吧,或许因为它与我有着莫名缘分吧。虽然已过去多年,但只要一提起木鱼,这记忆就纷至沓来。
“哒。哒。哒。”一连串木鱼敲击声流进了浩瀚的星海里,破坏了这静谧与和谐的场景。呀!是木鱼馄饨来了。在那一瞬间街上便热闹起来了,每家每户都来到了街上去买那木鱼馄饨。我家也不例外,早早地跑了出去,排起了长队。每当过了几分钟,这小小的做馄饨的车儿就热气腾腾,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鲜肉和青菜的清香,也是幸福的香气呢。不一会儿,大家伙们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满载而归了。一颗颗饱满的馄饨,晶莹剔透。在木鱼先生的细心“呵护”下,每一颗馄饨都充满了灵魂:那厚度均匀的馄饨皮薄而柔软,那细腻的肉馅充实而不油腻。一口咬下去,仿佛花儿在舌尖上绽放。这就是传统的木鱼馄饨,它凝聚着祖祖辈辈无数的研究心血。
可是好景不长,昔日的“盛世”消逝在无尽的街道上。后来的后来,听街坊邻居说这位木鱼先生前不久在回家的途中由于太黑,车子一头撞进了树丛里,木鱼先生为了保护手中的木鱼和小车上的食材,身上划破了好多个口子,幸好命大,这几天都在医院里疗养着。
数月之后,木鱼先生他回归了。我带着不解的问题轻轻问他:“阿伯,怎么听说你为馄饨进医院了呢?”而他却用着质朴的温州话,带着幸福的微笑回了我一句:“木鱼馄饨就是我的命哩~”听完这话,内心的澎湃一下子涌了上来。我依晰记得木鱼先生一家是传承木鱼这传统文化的好标杆,也有所听闻他们的“伟岸”历史,以及邻居们的夸赞与评价。
而如今呢,那盛景已不在,伴随而来的是科技发达的技术替代了手工技术。现在的馄饨大抵都是速冻的,味同嚼蜡,那味儿已变异了。同时还欠缺着手工对馄饨“细微”的爱。尽管如此,在群民的反映下,木鱼先生又再一次不负众望地踏进了江湖。
在暑假里,我又再次守候着木鱼声。这次,我终于真正理解木鱼先生那番话了。原来传统文化自有它那宝贵的意义所在,才会被世人传承,而传承者又是深深地被文化的特点所吸引而去保护它,爱它,坚守它。此时此刻,我身为浙江人而感到非常自豪与幸福。吃着那碗热腾腾的馄饨时,我感觉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碧蓝辽阔的夜空依旧,星河如此璀璨也不及那木鱼情的一丝难忘。等候馄饨之时,在车上黯淡的灯光下,木鱼先生手上微乎其微的口子是多么的刺眼……
唐俪娜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高一5班
指导老师:杨爱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