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浙”里】家乡之“行”
【幸福在“浙”里】
――家乡之“行”
家乡,是人之情感所在,通往家乡的路,是人之期盼所在。家乡的小路,是街坊邻里深厚情谊的体现。
记得我小时,春节到了,高高兴兴地和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奶奶。三个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手里拎着大包小包,挤一辆摩托车,任凭寒风刮在脸上,身体冻得直哆嗦。去往老家的路,也不是平整的,虽然不是坑坑洼洼,但总是贴着几块“狗皮膏药”,修修补补也就这么过去了。
也不知时间过去了多久,仿佛转眼间就到了心中所期盼的地方。爷爷奶奶家门前有一段小路,没有沥青,也没有水泥,只是在泥路上撒些小石子,便供通行。摩托车在上面经过,石子便发出轻微响声,时不时还会有几个淘气的家伙在蹦蹦跳跳。若是在下雨天,小路上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水坑,还会有一条又一条的车印。水干了,它们也一直留在那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能算是一种化石吧。若有了孩子们的加入,这条路又是另一个可爱模样。夏天,孩子们早上穿着新鞋子,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出门。黄昏,则穿着泥鞋子和泥衣服,被爸爸妈妈们牵着手拉回来。孩子们嘟着的小嘴,父母一句又一句的唠叨,让原本安静的小路变得活泼起来。夜晚,家里的长辈搬来一个竹椅,三三两两坐在小路旁,,泡泡茶,聊聊家常。两边蝉鸣不断,奏着乐章。还有几个淘气的还子,在小路中央做一个小石堆,唤为“路障”。整条小路变的生机起来。
路虽泥泞,却也无改人之欢乐。
春去秋来,寒暑易节。家乡的路铺上了柏油,浇上了水泥。变得干净平整。我们一家三口坐着汽车,欣赏窗外的风景,偶尔拿出手机来拍一张照片,窗外的寒冷改变不了车内的温暖。
那条石子小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就是汽车,也能畅通无阻。来往行人不断,热闹极了。黄昏时分,火红的太阳挂在天边,乡村的烟囱里冒出缕缕轻烟,好不恬静,好不优美。傍晚,人们在路上漫步,乘着凉风,吹去一天的疲惫。孩子们你追我赶,嬉笑声不断。那轮嵌在天边的明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看着大地。
行之便利,让人们喜笑颜开。
家乡,永远是美的,永远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我和你,生在“浙”里。幸福,也一直在“浙”里。
德清县高级中学
高一105班徐晨涛
指导老师:丁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