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浙”里】——“浙”方水土,“浙”方人 陈舒淇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中国要强农民必须富。”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25日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说的话。
可能这句话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里的我真的感触良多。
我生活的小村庄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小山丘像两条绿丝带一样,将这个具有几百多人口的小村庄包裹住。虽说是小山丘,没有高山那样耸立,但能为我们这个小村子阻挡一些大风,用它们那小小的身躯保护着这个小村庄。
记得小时候,爷爷总会跟我讲我们小村庄的故事。那时候阡陌纵横,春天绿油油的秧苗在田间挺直着小小的身躯,到秋天他们会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忙碌一年的村民们。村民们的房子也都还是矮矮的黄土房,那时候有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那是虽然很穷,但每个人都满足。
大概在八九十年代,矿车挖掘机开进了村子,从此,村民的小山丘身上开始出现一个个创伤,原来的竹子、大树被砍到,随着一声声的爆炸声,完整的岩石被炸成一颗颗小石子,如同子弹一样划过天际,警示着人们。在这之后的十多年,很多村民都靠着开矿致了富,可这十几年我们的小村庄又变成什么样了,山丘发出痛苦地呻吟,似乎在控诉着人们,他们想用他们的能力保护着我们,可结果却是这样,他们不得不用惩罚来阻止我们。在每一次的爆炸声之后我们的房子会如同地震一般晃起来,小时候的我也为此感到害怕。小村庄里也总会有许多在空中漂浮的灰尘,有时候放在外面的东西第二天去拿时,手上会沾满又厚又黑的灰尘。门前的小溪没有以前那么干净了,有时候奶奶洗衣服时,还会看到水面上浮着一层油。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惩罚,一味地为了能富起来,而丢了最最重要的东西。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民们也都认识到了不能因为让村子短暂的富起来而丢失最重要的东西,这一代富了,那么下一代,下下一代呢?他们如何在这里生活?
大家把所有矿区都给关了,如果有私自开的一定会有重重的责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带领村民们将河道治理得干干净净,两排种上了柳树、迎春花、桂花树,春天就能发现娇羞的迎春花,看见漫天的柳絮,秋天金桂的香气会钻进我的鼻腔中。燕子也终于回来了,它们又能在这安定地生活了。大家不再像以前一样依赖矿山,而会去外面找工作,家家户户几乎都开上了小汽车了。
生活好了,大家就更加想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了。村庄搞起了旅游业,发展我们的优势。把以前的环境恢复好,把以前有点破旧的庙宇道观翻修得更加漂亮,让我们村子里的人的信仰能够继续留下去。村民们把以前老祖宗留下的古桥石碑保护起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够看见。现在村里还建起了农家乐,新鲜的牛奶也可以送到家门口了。
村庄里一些人开起了网店,将我们的土特产——烘豆茶推荐给全国各地的人,也让那些去异国他乡的游子们能在异地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现在家门口建起了文化礼堂,礼堂里有各种供村民使用的游乐设施,孩子们可以去看看书,老人们可以去锻炼身体,跳跳广场舞,年轻人下班后可以去唱唱歌,品品茶,生活很惬意。
傍晚,趁着温柔的晚风,在池塘周围的小路上散着步,望着池塘中的金鱼快活的游着,让我感觉到生活在“浙”里,真好。
果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好好对待养育我们的“浙”方水土,“浙”方水土也会好好对待我们“浙”方人。
陈舒淇 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 高一五班
指导老师:丁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