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幸福在浙里】——“土生土长外地人”眼中的温州

作者:黄羽葭 投稿时间:2020-09-19 15:28:59

【幸福在浙里】——“土生土长外地人”眼中的温州

2020级1班 黄羽葭

 

大多数温州人的祖辈都在温州,但我不是。我的父母原籍在外地,大学毕业后定居温州,成家立业并生下了我。家里除了我和4岁的妹妹外,没有一个是温州人。因为没有老一辈人和儿时环境的日日耳濡目染,所以我虚度到15岁,语言栏中依然只存普通话和一点儿英语。这样一个“没有根基”的温州孩子,却也与温州有着不可斩断的羁绊。

小时候我住在科技馆、世纪之光一带。自上幼儿园起,爷爷奶奶就经常带我去世纪广场散步。在草地上铺一块野餐垫,打开花生瓜子小零食,祖孙仨谈天说地,赏月逗草,其乐融融。那时说些什么几乎已经忘光了,只记得世纪之光在夜幕下变幻五彩光芒,不留神静静的会被它带到一个梦境中去。逢到爸爸不忙的周末,他会带我们去广场放风筝。可能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吧,爸爸每每放的风筝都是广场上最高的那一只。漫天的彩色精灵中,我们的黑蝙蝠领先翱翔于碧空,年幼的我既兴奋又骄傲,小脸通红通红的。小时候对科技馆和博物馆里那些老气横秋的字画铜瓷全无兴趣,只喜欢去自然馆探险。坐在“恐龙蛋化石”上各种pose的照片,估计能挂满一面墙了。我对科技馆旁边的图书馆印象不深。那时爸爸工作的地方就在附近,有几次我心血来潮去馆中借书,觉得人太多只待了半天就回家去了。

快上初中时,家里在五马街买了一套房子。当时妈妈开玩笑说:“别人要专门花钱花时间去逛五马街,我们却是住在‘景区’啦。”我才知道五马街有来历有身份,算是温州有名的地标。从那时起,五马街以及周边的名城广场、纱帽河巷弄,就成为我和妈妈吃货相惜、增进感情的绝佳路线。每次到五马街,我们都要在这三个地方“扫荡”一通。狼牙土豆、红糖冰粉、车轮饼,都是百吃不厌的。有时候全家老小一起出动,会去名城广场。名城与纱帽河首尾相接,风景却大不一样:一边是霓虹斑斓的高楼,一边是油烟喧腾的市井。记得有一次全家打卡“海底捞”,爷爷奶奶被“海底捞”特色的极致服务惊呆了,离店时抓着服务员小姑娘的手大夸特夸,硬生生感动得经理加送了一个大果盘外加一大包小零食。五马街本街也是不容忽略的美好所在。清晨漫步街头,看着与昨夜截然不同的空落落的街道,这种人潮消散后的安静似乎更动人心弦。

现在,我在五十一中上学。这所学校坐落于有“城市绿肺”之称的三垟湿地。在校园的任一角落,都可以拍出美丽的明信片。课间看向窗外,阿外楼富丽堂皇,四周碧水环绕,波光粼粼,偶尔一两只水鸟拂过水草,一叶扁舟漾开河面,都为这幅寂静的夏日风景图增添了几许生机与美好。回想来住校的第一周,从教室看看远方家的方向,就会眼角湿润,假期对妈妈拍着胸脯打包票的那股自信早已无影无踪。

幸福不是具体的物质,也不是一块标志性的石碑,它是在温州这片热土度过15年,积攒起来的一点一滴的快乐与纯真。温州,对一个土生土长的“外地人”来说,不仅是家乡,更是精神的寄托,梦想的起源,充满了阳光与希望。

不会温州话,又何妨?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高一(1)班

黄羽葭

指导老师:孔令昕

活动简介

为激励青少年的爱国爱家乡情怀,坚定他们对祖国和家乡进一步昌盛发展贡献热血和智慧的决心,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中学生天地杂志社在全省组织开展“幸福在‘浙’里”浙江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本次比赛为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进入中小学校的14个全省性竞赛项目之一。

开始时间:2020-06-12

结束时间:20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