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韶华.古桥 ----幸福在“浙”里
新市.韶华.古桥
----幸福在“浙”里
流水清清,荡漾起声与色的韵律,飘逸出生命的华彩与灿烂。 流水柔柔,点染开情感的温和,播洒下爱的春露。 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迸发出灵魂的坚韧。——题记《水韵悠悠》
德清是一个如诗如画,水天一色的仙境,而新市又是它那妙美如花的面容。新市依然坚守着“小桥、流水、人家”这种宋词意境。它经过了几千年的沧海桑田,多少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的洗礼;历经水乡古镇浩大工程的渐进建设,终于实现了复兴之梦。
石桥是古镇新市那磅礴有力的心脏,它见证了新市几千年的文化,七十二座桥共同绘画出古镇中心那浓厚悠远的气韵,像镭一样向外发散开来,倘若让我选举出一座能代表新市的古桥,我毫不犹豫的选中了寺前桥,不仅是因为它的突出,而且还有我与它那魂牵梦萦的时光。
寺前桥,史称“迎圣桥”,俗呼“如意桥”。它位于千年古刹觉海寺之前,故称其此。唐朝时为木桥,立名为“福地桥”是为觉海寺前身的“大唐兴善寺”所筑。至北宋时改为石桥,明朝弘治、正德曾多次改名。到清朝嘉庆年间,因损毁而再度修复,至今又过去了250年,这座雄伟苍劲而又历史悠远的桥,历经数10个朝代的毁毁复复,如今屹然挺立,兀自萧然。
古桥好像银铃一般清脆的声音。回忆从前,一切又如实景一般。我依然能够看到它身上的一石一草,因为我已经把它熟稔于心。印象特别深的是它的桥栏板旁的部分,常常会生长出一些带穂的小野草,周围爬满了小青苔,使桥从远处望去像是用青石建造,有时也好像条长出了自己的胡须,桥仿佛愈发的苍老,古旧……
五六岁时,我常常在寺前桥上渡来渡去,嬉戏打闹……早晨,从桥的对面觉海寺可以清楚听到板刷刷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抑扬顿挫,震得水面泛起小微波,他们把衣服浸入水中,衣服一下子打破了平静的水面,涟漪开始胡乱的冲撞岸边,午后一至两点桥与水开始“沸腾”起来了!
陆陆续续的人们走出门外,观赏风景,阳光在头顶上发出万丈光芒,这环境再适合午睡不过了!大人们把躺椅搬到树下乘凉,但是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孩子的词典里面可就没有“午睡”这两个字。他们全都聚在岸边,拿着小手触抚摸着水面,摸摸小石块,抓小蝌蚪,摸螺丝样样都可以!
晚上,当“知了”发出自己的声音,当青蛙一展歌喉,古镇静谧下来,然而寺前桥依然喧喧闹闹;喝酒的,纳凉的,听故事的,看星星的,男女老幼,一片繁杂趣致……
此时,我漫步在寺前桥上,突然听到谁家的屋内传来赞美寺前桥的声音,看来寺前桥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人人都爱戴它,仰慕它,但它在我心目中更是我跨越少年记忆的一座桥梁,它将引领我变得更加优秀,过渡到那花团锦簇,充满光明的彼岸!
德清县高级中学101班 刘佳毅 指导老师:丁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