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幸福在浙里】 稻米 吴优

作者:wuyou 投稿时间:2020-09-19 10:54:13

连绵的梯田是那么舒缓,四处浮着一层层薄雾,把深翠混得杏白当阳光灿灿,可以看到耀目的紫花布衣裤点缀在跌宕的山沟中,这是人家所在的旗帜。

阿婆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山里山外到处溜达;亦或是闲适地倚在家门口的竹椅上,看这一片生机景象。

 

浅橙色的阳光在稻田上流淌,影子斑驳闪烁,跌落在潺潺的水渠中,又被摇曳的稻秆扶起。阳光的影子快活地醉了,谷子覆陇黄。

阿婆直起身子捶了捶腰,摘下泛白的草帽,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把汗,又把草帽胡乱盖上。她的身子弯成弓形,膝盖微曲,骄阳把她的身影拉得很长。一手抓秸秆,一手紧握把长柄镰刀。镰刀有规律地左右挥动着,一把把的稻子臣服在脚边,安静规矩地躺在地上。一行接一行,伏倒了一片又一片麦浪,低低高高地涌动着深深浅浅的金黄,谱写丰收的乐章。

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当第一缕晚风拂过阿婆的银发,她放下镰刀,把所有的稻子垒成高高的一垛,在打谷机旁。阿婆拿手比划丈量着谷堆,心儿登登跳,满是欢悦与自豪。回家去了,阿婆摇头晃脑,幸福的歌声撒满田间小道。

 

晚饭仍是香喷喷的青菜鸡蛋面,自家种的青菜,自家鸡下的蛋。阿婆照例在对面摆上空碗筷。“吃饭啦。”她轻轻说到。

整理饭碗,洗漱。阿婆总要在洗完澡后把及腰的银发梳了又梳,然后低低地盘起来。她坐在床上,倚着床背,微微地歪着头。等待。不久,电话铃响起,是儿子。儿子给阿婆买了新衣服新鞋,告诉他后天要携着小孙女回来住两天。阿婆高兴坏了,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像涟漪般潋滟开来:“好啊,刚好回来帮忙收稻子!”屏幕对面儿子的眉头皱了起来:“妈,和你多少次了,别瞎忙活,现在啥都不愁的。别把自己累坏了”“不累的,自己的米吃了好。我空着也是空着……”

阿婆把手机放回抽屉里,熄了灯躺下。“你就是劳碌命,迟早得把身体弄垮的哟!”儿子挂电话前的话,一直在脑海里反复回响。

这哪仅仅是两袋米啊每一粒米,都是由土地神赐福的宝物,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捧出来的。选种,她架着颤颤巍巍的老花镜,一粒粒挑出大而圆润的种子;插秧,她仍使用原始的“点播”方式,匍匐向土地,一捻一插,编制大地……每一个环节都是庄重的仪式,都有汗水闪耀,福佑着色。每年需吃上这样的一袋米以获得土地的力量,不求大富大贵,只愿安心顺心。现在大城市里的世道那么难,要不是每年的这两袋米,她的儿子女儿哪有现在这样好的生活?

 

儿子和小孙女来了。大小三顶草帽在稻田间跳跃。乡间有一支不老的歌,空旷的稻田被风吹过。

打谷机吱吱呀呀的转着,鼻腔里弥漫栗色的稻香。儿子踩着脚踏板,阿婆从容地手拿一捆捆稻米让机器扫过。飞扬的稻云,映出小孙女坐在田垄上的灿烂面容。他们并不像其他农人那么着急,让稻谷尽情地在阳光下迸发,灼成金黄。阿婆享受土地的诗篇。

儿子把那一大筐米抬到刷着绿漆的小三轮上。儿子在前面突突地开着三轮,阿婆和小孙女坐在后头。轻风拂过红扑扑的面颊,山鸟的啁啾,点亮了山头的晚霞。小孙女依偎在阿婆怀里,稚嫩的音符在在香甜的空气中跳跃。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无边的田野,是起伏的海面……”

 

儿子和小孙女要去杭州了。阿婆拿出那一大筐糯白色的米。抓起一把,那沟沟壑壑,饱经风霜的手。米从指缝掉落,在掌纹间留下米的痕迹,很香,是阿婆的米特有的气味。阿婆把米装成两袋,用红色塑料线扎紧袋口。她注视着着两袋米,痴痴地笑。

车子启动了,小孙女在后座挥手。阿婆站在房门口,她看车一点点加速的背影。渐行,渐远。忽然阿婆向前跑去,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迈着笨拙的步子用力跑去,追赶,别扭地摆动双臂。但终究是浓烟扬起,车的背影消失在山的层层叠叠里。阿婆喘着粗气,是灰浊的双眸,深深、深深地凝望。惘然。

 

阿婆一粒稻米也没给自己留下。

阿婆微微地笑着。


作者姓名:吴优

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

年纪:高一

班级:高一四班

指导老师:黄昊

活动简介

为激励青少年的爱国爱家乡情怀,坚定他们对祖国和家乡进一步昌盛发展贡献热血和智慧的决心,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中学生天地杂志社在全省组织开展“幸福在‘浙’里”浙江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本次比赛为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进入中小学校的14个全省性竞赛项目之一。

开始时间:2020-06-12

结束时间:20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