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浙”里 ——乡村一角
翻开记忆的相册,欣赏成长的历程;打开回忆的音乐盒,细细品味在“浙”里的生活。
生活很平凡, 童年记忆最深刻的应该是暑假和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的日子了,那时爸妈还都为了乙家人的生计奔波,没有空闲日子陪我和妹妹,所以我们就经常跟着爷爷奶奶屁股后面儿长大。那时候奶奶在家旁边的一家蜡烛厂子里干活,因为村子里的老一辈人都信佛教,所以她的工作也是忙的晕头转向。因此我们就只好由爷爷来带了。
爷爷其实也是个比较老顽童的一类人,年轻的时候当过村里的书记一类的官儿,所以和人说话时总带着命令的语气,包括他老婆,朋友,儿子媳妇甚至于我们这种孙女一辈的,这也是我童年时不怎么亲近他的原因,反而和总是说这土话,但是不会普通话的唠唠叨叨的奶奶关系好,虽然总是嘲笑她的普通话,但也是善意的调侃儿吧。所以乡下的童年也多了一抹彩色。
其实爷爷也经常和他的朋友时不时上街上吃个饭啥的,我总认为他们好像整天无所事事的,在桌上扯东扯西,讨论这家那家的某某啦,让我觉得“狐朋狗友”都不为过。后来的后来,我发现,我好像错了,还错的离谱......
爸妈晚上来家里吃饭,所以饭桌上气氛比以往好了很多 ,吃着吃着就突然提到了爷爷的一个朋友阿根爷爷的事儿。在我们村里,我爷爷这一辈的,都是1950年左右出生的。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们文化水平还比较低,甚至都不识字儿,所以都用什么阿猫阿狗阿根阿荣这种大众化的名字来叫,而且当时的一户人家都是四五个的生,要是个个都取的有文化,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导致一个村就要很多重名的,就我爷爷朋友里都有几个相同的。因此他们一说,我当时就一时没明白说的是谁,后来才知道是我一个小时玩伴琪琪的爷爷。他腿做手术了,爷爷要去看他,所以在和家里人说要送个多少钱合适。
起初我爸提议说反正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就说少送点好了,但是爷爷立马就说:“不可能,你就这么心疼你那点破钱啊,以前我手指割断了做手术,当时他家比我们家还穷 他硬生生给我送来500块钱让我买点好东西,你知道不知道,当时500块钱和现在的已经不一样的价值了,他因为兄弟义气给我雪中送炭,你让我给随便他点钱??”
说到这,我其实都有点感触了,爷爷是退休后开始修摩托车,当时的摩托车好比现在的汽车 所以爷爷很忙,一场意外,他的左手中指和无名指受伤,只能割掉...之前我总是好奇的问爷爷,但是他避而不谈,还是奶奶告诉我这件事,说:“你爷爷就是倔,之前割掉身上这么一块肉,我和你姑姑硬生生给他手指流血接了一夜的血水,那时候还没什么止疼药勒,他痛的要死,就是不哭出来,说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哎,我真的是气死了,糟老头子。”其实,那时候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是泪中带笑的,可能是对老伴儿的心疼和骄傲吧。这种痛苦我没经历过,但应该是很疼很疼吧,毕竟像我这种人平时膝盖擦破皮就开始嗷嗷叫了,更何况这呢。
从回忆中抽出,爷爷又激动的细数各个好友给他的帮助,像阿狗爷爷经常来给他送点钱啊,阿猫爷爷看到这一幕直接泪崩了等各类琐屑的事 ,说的时候几句话就咳嗽一次,我之前挺讨厌我爷爷每次咳嗽的时候,因为我觉得真的很假,都是当时的一瞬间我好像懂了 可能我们掩盖自己的眼泪和伤心吧,他说的时候眼眶都红了,连平时和公公关系不怎么好的我妈都在后来和我外婆说她看到这种画面还挺触动的。
......现在再看到爷爷和他的朋友聚会,我就觉得:嗯,真的还挺好啊,友谊好像就应该这样,无须说什么煽情的话,对方一句话,一个眼神你就懂了。
乡下是我童年的回忆,是我记忆中的乐土,在那里,我经历了太多的成长,这只是我一个人的童年,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乡村一角。但是这个乡村里的一切,却承载了几代“浙”里人的回忆!
德清县高级中学 101 蔡盈 指导老师:丁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