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浙里+“浙”里幸福 蝴蝶自来+ 沈凌锋
“浙”里幸福 蝴蝶自来
8月,清华北大又刷屏了,一张杭州余杭区的招聘公示上了热搜,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实际上,杭州余杭区大量引进清华、北大等国内外名校毕业生的做法已持续多年,区一级负责人亲自带队到清华北大招聘毕业生也早已是惯常做法。数据显示,余杭区全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总部就位于余杭五常街道(也在招聘街道之列)。对相关应聘者而言,这不但是一个难得的工作机会,更是一个在高质量、高水平环境下学习、提升的机遇。将自己所学运用到真正的城市发展实践当中,甚至为整个国家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余杭样本,通过务实工作展现才华、真正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思贤如饥,抢人若渴。“浙”里不仅吸引了众多高端人才,也吸引了其他各省市的普通人员。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超千万,杭州(净流入55.4万人)、宁波(净流入34万人)。这次疫情以后的复工复产,浙江各大城市专门派包机和专列把贵州人民接回浙江工作足以说明贵州人在浙江的数量,接着是江西有153万,四川124万,河南122万。最主要的,是采取“一图一码一指数”的管理策略。杭州的疫情地图更是精确到街道这些健康码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生成,跨域互认,全省通行,这样,全省范围内,人员健康状况一目了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疑为改革带来了便利,各个领域、部门共享信息,实现信息上的高速、高效传递。“浙”里“最多跑一次”是一个更高效、更便民的时代,政府对办事效率的提高,对人民生活便利的重视便是政府带给人民的幸福。
在浙江的普通小镇,你也可以感受到这片热土上的乡情民意,连绵的悠悠青山,成片的金黄稻田,家家户户门前摆弄着小小的花圃,点缀着乡村里的诗情画意。村落净美,民风淳朴,泥泞颠簸的村道平整了、宽阔了,臭气熏天的垃圾山不见了,房前屋后陈年堆积的杂物消失了,曾经的空心村正在聚拢人气、变成风景,整个小镇弥漫着本土化、厚重感的乡土气息:树木掩映的通幽曲径,潺潺的溪流,水墨浓彩的文化墙,及时更新的宣传栏,历史悠久的宗族祠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在新农村里绘就。
“浙”里有一心为民的政府,“浙”里用满满的幸福欢迎对浙江发展贡献热血和智慧的每一位建设者!
沈凌锋 东阳中学 高三(1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