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浙”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浙江省委开始行动了。
我是衢州土著人,而从小又在“知名”贫困县——龙游县长大,对于几年间身边的那些变化深有体会。
第一个变化是由泥地变为水泥地,以前的我很排斥住在奶奶家,不仅路滑、难走,而且我的鞋子还面临“整容危机”,以至于小时候我的最多的鞋子就是雨鞋,我真的再也不想穿雨鞋了!但在我的抱怨之际,政府行动了。他们把讨厌的泥地填平,然后浇水泥,压屏平,再铺塑料膜,几天后就完工了。那时天真的我以为是奶奶知道后告诉村长,全村集资才浇的路。但后来奶奶告诉我:“那是党!是政府!是国家!”一时间,一股热流涌入我的心头,我想,这就是深切的幸福感吧!
第二个变化,是我家乡马路边的村庄。自己总是去玩的那个村庄突然变成了示范村旅游村是什么体验?我知道!初入这个村庄,我印象里只有三个字: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下水道散发着恶臭……与如今对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原来是近年来换了一个积极的好书记,又碰上了国家的好政策。这里的环境变好了,还有许多游乐设施,戏剧表演之类的也是每个月至少一次。我在村民的眼里看见了光,脸上看见了笑,甜甜的。
第三个变化,是房子。一些泥墙屋在加固了之后被粉刷成白色的,又有一些建在比较高的地方的房子,因为“高山迁移”政策被拆掉,在其他平地建起洋房给原高山屋主住。我奶奶也享受到了这个政策带来的优惠。那是住在奶奶家,最害怕的就是接连几天的暴雨和那下“石子儿”的冰雹,那对我们摇摇欲坠的泥墙屋可谓是一点也不友好。现在好了,奶奶家的房子将被拆迁,她也将被安顿到镇上的小区,她如今可以说是微笑不离脸了。
第四个变化,是整体的环境。因为习近平主席的“八个一”,以前随处可见的“牛皮癣”失去了踪影;走路也不用害怕踩到别人吐的痰;排队遭到插队、坐公交车一群人都挤在门口的现象明显减少;城区内的绿化做得也越来越好。以前清澈的小溪因为工业废水的胡乱排放变得浑浊,但近年来对工厂的这一行为针对性地整顿,溪水也恢复为原来的样貌。整个省的绿色旅游景区也增多了,以前看着平平凡凡的地方经过专业人员的一顿整改,变得充满生机,也给当地的村名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环境也变美了,口袋的钱多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说真的,对于见证人我来说,我家乡的变化可不是一点两点,也不是一下子说得完的。但是“浙”里的每一个变化我都记在心中、甜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