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浙里】+我家的“老古板”+陈静怡
我家的“老古板”
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外婆的笑颜——那是十年前我们用智能手机为她拍的第一张照片,不似如今满头的银丝和愈发单薄的身体,那时的人儿走路带风,挽起袖子,扛上锄头,可以与土地庄稼盘旋上一天。
接起电话,盈盈的笑意从电话那头传来:“放学啦?周末来玩吗?我们自家的西瓜和桃子都可以摘了!”我99.9%确定外婆忘记了今天是她的生日。悄悄告诉你,我们给外婆准备了一部智能手机。从前她总是嘀咕外公可以刷刷视频、看看新闻,自己的老年机除了打电话什么也干不了。我暗暗觉得好笑,我们家“不知享受,只会蛮干”的“老古板”竟然也开窍了——当然不能负了她这难得的愿望!
一餐丰盛的晚饭过后,我郑重其事地拿出了礼物。外婆眼眸闪烁,又是欣喜又是好奇,挤在我身边一连问了十几个“啥东西”。当看见一部智能手机时,却又连连摆手,向后退了几步,“买新手机干嘛呀?这东西多贵呀!我这手机又不是不能用了!”我暗自发笑,拉着她在沙发上坐下,将手机塞进她手里,叫她如何开机。外婆虽然嘴上仍不停地嫌弃,手指却很实诚地照做了。看到那张事先准备好的全家福壁纸,她终是收敛不住了笑容,眉眼弯弯,露出整齐的假牙。在有了自己的微信账号后,她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学习如何视频通话。手指略显笨拙地敲点了几下,正在出差的舅舅的脑袋出现在了屏幕上,两人都微微发愣,继而是温暖的问候与祝福。
我在一旁托腮看着,鼻子有些发酸,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而外婆成了一个懵懂单纯的小孩,在一个新奇的世界边缘试探着,渴望着什么,又固执地坚守着什么,努力地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直到外公喊了我多次,我这才回过神来。他又开始不厌其烦询问我的学习状况。每每听到我昂贵的学习费用,他总是唏嘘不已,末了又语重心长地嘱咐我好好学习,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毕业了要努力回报社会报效祖国……从前我便会笑他“老古板”,但现在我只是微微笑着,点头认真回应他的寄托。因为妈妈曾告诉我,外公小时候执着于知识,热爱学习,永远是班里的第一名。只是在小学毕业后后,家里负担不起5毛钱的学费,一个学子的追梦征途就这样被贫穷无情地结束了,一颗炽热的心无奈摔碎在了田垄之上。但说来愧疚,现在外公的书法仍比我的好太多了。
代际隔阂必然存在,但或许,那是老一辈东阳人的特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他们仍旧信赖自己的双手,不服老,不懈怠;他们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确实,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生来不愁吃喝,没有上不起学买不起书的烦恼。生活在“浙”里,生活在这样一个黄金年代,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好好学习,继承老一辈的精神和文化,保护并不断发展他们努力的成果,为建设更好的未来献出自己的力量。
风扇咯吱咯吱在头顶上悠悠地转着,电视一如既往地放着红军战士的成长故事,乡村广播里放着《双脚踏上幸福路》:生活的道路不平坦,历经坎坷路,笑迎春风暖,双脚踏上幸福的路……。
窗外是漆黑的夜,窗内是有温度的光亮和欢笑。
幸福在“浙”里,真好!不论未来身在何方,但心永远在“浙”里,和家人,和家乡,和精神。一起期待吧, “浙”里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浙江省东阳中学
高三(16)班
陈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