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浙里】 “浙”里晴朗,来日辉煌 作者:包一林
“浙”里晴朗,来日辉煌
为何我的眼眸殷红而又炙热?因为里面凝练着我的家乡。——题记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浙江人民在这五年间的砥砺奋进,终在今日辟出了这一片山河盛景。
奋斗无终期,花开终有时。5年的时间似乎茫无涯际,5年的光阴又似乎是弹指瞬间。与过去的波澜壮阔挥手告别,我们在逐梦的旅途上划下了一个节点。无数个春秋的雄关漫道,无数个日夜的我心如铁,浙江,她同中国齐心发展,谱写着一首飞渡一般奇迹的诗篇。
毋庸置疑,让她退去青涩而熠熠生辉的是无数浙江儿女的并肩同行。是我们之间掺挟奇妙默契的心有灵犀,让她重燃希冀,焕发生机的勃勃。
抬头才发现,窗外柳色仿佛画家耗费良久精心调配而成,绿意葱葱掩映着生机,在璀璨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街道两旁有早餐的叫卖声,混杂人们熟稔的谈话,老巷檐角下的金铃在春光中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今非昔比。往日的江浙土地上如今早已高楼耸立。我们的生活从机耕泥路到公路成网,铁路密布;从乡村的星光闪烁,繁花万里到闪烁霓灯,万紫千红。5G的突飞猛进和流行各方更是昭示着互联网在这片土地上的蓬勃发展,昭示着浙江在中国科技上中流砥柱的地位。从槽糠到米粮,从缝缝补补到穿衣时尚,隐隐约约我们能听见人们在饭桌上谈笑风生,能听到人们说恭喜各位成功步入小康,祝愿生活蒸蒸日上。今天的浙江沃土上,高铁奔驰在向阳大道之上,飞机翱翔于天际之间,天堑变通途。盛世繁荣,如你所愿,圆梦小康,喷薄欲出。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在脱贫攻坚战上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们必须让人民摆脱贫穷困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生活、就业、教育等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好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对经济薄弱村、革命老区、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实行重点帮扶,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正是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凝成了乡村里那一幢幢的小平房,正是这一条条循序渐进的规划造就了浙江栽满鲜花与梦想的道路。而浙江未来的康庄大道,也可以在当今浙江人努力的汗水中得以预见那片鲜花浪漫,可以在当今浙江人自信的笑颜中得以共待那段繁华锦上时。
这是我们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浙江的前途无量、未来可期依然掌握在我们每个浙江人的手中,凝聚在我们每个浙江儿女的心里。西哲有言:“在时序的轮回中,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在历史的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脚印。”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曾问习总书记:“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听到众人的笑声,菲科又补充道:“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的一个国家的领袖,您是怎么想的?”习总书记的回答简单而有力,他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他的目光沉静,语气中充满坚定:“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而浙江精神也是如此,她世代传衍,历久弥新,始终以人民为基础,为人民做贡献,亦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业。浙江的未来应由这般坚实的精神为根,以这般傲人的志向为魂。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间,科技的光怪陆离会在浙江涌动,人文的奋斗情怀将在浙江发扬。我们会不断书写“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新篇章,不断在发展道路上以心为帆,向暗逐光。
我们无数次地回头,我们无数次地对望,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犹如站在高山之巅:“浙江人们的背后,永远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我们应尽的义务,也便是壮硕浙江小家,繁荣祖国大家。”
吾辈后浪奔涌不息,书写时代日新月异。繁荣盛世,圆梦小康!
作者:包一林 浙江省东阳中学 高三(14)班 指导老师:马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