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一题假如我见证了楚国的灭亡(沈乐怡)
假如我见证了楚国的灭亡
“上书秦王,我军立下吴越岭南,一年平定百越!”这是秦王政二十四年初夏,也就是楚国灭亡的那一刻。世人皆说“楚虽三户,灭秦必楚”,这样一个国家为何落得如此下场。合上书本,思绪不禁飘到了那个动乱的春秋时期,天下四分五裂。
假如排除了种种偶然,楚国能否避免灭亡的命运?假如楚怀王没有不受情绪控制,上了张仪的当,假如楚怀王不放走张仪,假如楚怀王听信春申君和屈原的劝告,不赴武关,假如楚王负刍更为明锐,假如项燕的“退兵淮南,水陆并举而长期抗秦”的方略能够实施,假如项燕拥立昌平君成功,假如战场没有大雾,假如秦军统帅不是王翦,甚或,假如我回到了那个时代,回到张仪欺骗楚怀王之时……楚国能保住吗?
“大夫,不可心急。大王阴晴不定,若急冲冲的与他争论必定会惹怒他。”胡子拉碴,衣服破旧,甚至头发还有点凌乱,没错这就是我,一个被认为是疯子的谋士。我经常念叨着一些他们不懂的东西,幸得大夫赏识,为其出谋划策。马车经过繁荣的街道,进入宫门。
“大王,切不可听信张仪那无耻小儿之言。张仪狡诈无常,若骗了我王,楚国岂不贻笑天下?那时楚国何以在天下立足?应立即撤除盟约,立即派出合纵联军。”“大谬!”楚怀王声色俱厉,“合纵联军一定能收回房陵?你屈原担保?还是黄歇担保?兵不血刃而收复房陵,本王错在何处?”“大王息怒,”站在角落的我听到这一对话走了出来,“大王是一位明君,所做一切皆是为了我楚国江山,无错之有。”听到这楚怀王发青的脸色渐渐恢复平静。“可左徙所说的并非不无道理,秦国害怕楚国的合纵联军,故使张仪。大王英明,又怎会上了他的当呢?”这些话似乎安抚了他那颗受情绪控制的心脏。“那依你所言,本王有该如何?”楚国幅员辽阔,兵强国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拥有出色的军事条件,且拥有强大的盟友。合纵联军是对付秦国一妙计,燕赵韩魏楚齐六方牵制秦国。料秦王有多少谋士,也无法逃脱。”手止不住的颤抖,依稀可见手心中的汗,仿佛身在水中。“人心齐,泰山移。当务之急是稳固六国之间的关系,不应为了那六百里退出联军。联军是我们最后一次机会击败秦国。”我坚定的说到。他的眉毛微微皱着,眼神深沉,似幽谭一般。“来人,速速去截住张仪,撤除盟约。还有速派人去燕赵韩魏齐诸国国君说我有要事相商。请他们务必赴郢都与我商议。”历史的齿轮在这一刻发生了偏转。
合纵联军没有因为的楚国的退出而松动,第一次伐秦顺利成功,秦军元气大伤。“此次伐秦,我们燕国功劳最大,理应我们分得的土地最多。”“慌谬!如果只有你们燕国,伐秦能有这么容易吗?没有我们楚国,你们什么都不是?”前几个月一起攻打的秦国的坚不可摧的却在利益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咔嚓咔嚓,齿轮慢慢的又倒回到了起点。韩赵魏楚燕齐终究无法逃脱灭国的命运。
假如我回到张仪欺骗楚王之时,楚国依旧无法逃脱灭国的命运。合纵联军,各怀鬼胎,虽有六国聚合之力远低于秦国。一个因为利益而存在的联盟,自然会因为利益而消失。
孟子曰:“亦若是则已矣,此之谓失其本心。”一旦你因为利益而放弃了你曾经的坚持,便是失去了本心。吴三桂,他作为明朝将领,却为了一时的利益,叛投清朝,纵然这样换得他风光一时,最终还是难免被削藩抄家;又如当下许多官员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贪污受贿,总难免落马判刑。古往今来,也有许多人不为利益而动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虽过的清贫却自在;文天祥不为一时的苟活屈服,虽得一死却流传百世;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虽饿死家中但其精神为人钦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抛弃长远的计划,得不偿失。有时候人真的很难揣测,他们会为了利益掩盖自己丑陋的内心,为了利益不顾一切,失去本心。六国合纵联军意在戮秦,可最后因为利益忘记了初心一旦你因为利益而放弃了你曾经的坚持,便是失去了本心。
合上书本,内心感慨万分。不向利益低头,勿忘初心,且行且珍惜。
沈乐怡
萧山三中高二18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