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我想回到明朝朱盈盈
我想回到明朝
我是一个超人,我拥有回到过去的能力。
在我看来,明朝确乎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朝代,今天,我想回到明朝,想挽回一些遗憾。
沿着历史的长河慢慢往前,1644年的北京是我的第一站。
这天,三月十九日,是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入北京的日子,也是明朝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万寿山的日子。此时,天色阴沉,乌云密布,唯有城外的战火点亮了天地。站在万寿山下,我扮作一个樵夫往山顶走去。
山顶上有一个人,蓝色的袍服,披散的头发,站在一颗枯木旁,望着山下的火光,不知在想着什么——那就是崇祯帝。我上前行礼:“万岁爷。”他没有动作,没有说话,就这样静默着。良久,突然开口:“朕自1627年几位,十几年来,兢兢业业,自问无愧于心,无愧于民……却没想到仍使我大明变得这般满目疮痍,遍体鳞伤,让我有何颜面对列祖列宗。”他像是在自言自语,也像是在向我倾诉。“万岁爷,”我劝慰道,“百姓们都知道,您登基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心存百姓,您六下罪己诏就是最好的证明。您对我们的好,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明朝的覆灭,并不全是您的错。”“百姓,朕的子民……朕不该就这样死去,还没有到最后一刻……”他转身下山,“朕应站到最后一刻——为了大明的百姓!”
阻止了崇祯帝的自缢,我继续前行,第二站,是嘉靖帝朱厚熜时期。
退朝后,我来到御书房觐见。“万岁爷,”行礼之后,我开门见山,直接说道,“自从严嵩踩着举荐他入京的夏言的尸体,当上了内阁首辅之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遗余力地建造斋醮用的的宫殿,花费大量精力来撰写、搜罗青词,却没有干一件利君利民的正事。瞥见嘉靖帝的脸色不太好,我话锋一转:“自古以来,亲近奸臣而酿成大错的例子不在少数,秦始皇嬴政信任赵高成了秦亡的原因之一;宋徽宗赵佶重用蔡攸让北宋走向灭亡;宋高宗赵构亲近秦桧终使南宋北伐功归一篑的等等,无一不被后世唾骂。反观唐太宗,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善纳谏,亲忠臣,终开创一番盛世局面,如今谁人不知‘贞观之治’?孰轻孰重,望万岁爷三思!”
嘉靖帝沉默着,皱着眉思考着,良久,他长叹一口气:“爱卿所言确有道理,朕会考虑的。”几日后,严嵩被抄家贬官,逐出京城。
最后一站,我回到了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
大殿之上,众朝臣皆颔首低眉。大殿中央,一个披麻戴孝的男子正悲痛地哭号着——他就是方孝孺。朱棣走下塌卧,轻声劝慰:“先生不要自扰,我不过是想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道:“既如此,成王何在?”朱棣愣了愣,答道:“他……自焚而死。”方孝孺步步紧逼:“那为何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的面色发沉:“国家需要成年君王,更何况这是我朱家的家事,先生只需起草诏书。”语毕,朱棣命人准备了笔墨放在方孝孺身前。方孝孺毫不犹豫地拿起大笔,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愤怒不已道:“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孺仍不屈不挠:“就算诛我十族又何妨?”闻此言,早已怒不可遏的朱棣大手一挥:“我成全你!来人——”
“殿下万万不可啊!”我疾步走到大殿中央,出班奏请,“方孝孺门生遍及天下,学识渊博,威望颇高。姚广孝也曾告诫过:“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更何况诛杀十族,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如此酷刑,难免会遭到后人的口诛笔伐,史书上也必定记录下您的暴行!为保住殿下的一世英名,还请殿下收回成命!”“请殿下收回成命!”、“殿下三思!”接二连三的奏请也使朱棣冷静了下了,深思片刻,沉声道:“众卿之请,不无道理……来人,送先生回去吧。”
今日的旅程到这里便告一段落,漫步历史长河,后来发生的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方孝孺也发现了朱棣的治世之才,被委派与解缙一起编写《永乐大典》,却终因文字狱入狱,家中老小也被牵连而死;严嵩死后,徐阶上位,腐败程度比之严嵩有过之而无不及;起义军攻入紫荆城,崇祯帝不堪凌辱,自刎于城门之上。
历史不容改变,即使我们能回到过去,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惋惜他们的生不逢时、命不由己,仅此而已。
朱盈盈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905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