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可逃
1876年,贝尔拨通了历史上第一个电话: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13年,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部分被成功开发。一场浩浩荡荡技术革命席卷了整个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预估的影响。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电话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竟如此之大,不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行为习惯,甚至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在电话发明后一段时间里,英国人认为,电话是一种过于直接和唐突的交流工具,侵犯了隐私,登门拜访才是人际交往中人们相互尊重的表现。但反观现在的我们,似乎直接登门拜访才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做客前往往要先通个电话确认下时间地点,以免对方措手不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流媒介的更新,人们的隐私观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也随之发生改变,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能够接受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甚至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呢?如今,我们已然步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出门不再需要携带钱包,脸成了一种支付手段,:家中的所有家电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进行操控,方便快捷:若在过马路时不小心闯了红灯,也会成为一次失信记录,进入社会征信系统之中。这样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无数便利,享受到了前人无法想象到的快捷与舒适,也对社会治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由其引发出来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便是隐私问题。由一次网上购物,软件便会利用大数据自动筛选你感兴趣的商品,并向你不断推送,然后,便是许多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不知何时,我们的信息已经被作为一种极有价值的商业资源进行买卖了。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诚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却让人细思极恐,随着购物次数的增多,购买“足迹”的增加,我们的所有爱好,特征是否无处遁形,我们的隐私信息,是否还会存在,是否会被编写成一串代码,裹挟进技术的洪流之中。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电话,网络诈骗也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骗子在电话或是网络的那端,往往对我们的信息已经了如指掌,骗术也愈发巧妙,由此,被骗的几率也将大大提高。而公共场所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是否会对我们的隐私造成损害,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从人们感受到隐私泄露的恐惧那一刻起,隐私保护的底线就已经被逾越了。”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失去部分隐私是我们必将面对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完全失去个人存在,只是需要我们更加注重保护个人权益,同时规范自身行为。面对浩荡而来的技术之潮,我们难以阻挡,我们无处可逃,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守住个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