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初中组第一题一一我想回到隋朝

作者:沧浪 投稿时间:2019-11-15 22:00:50

 初中组第一题

                         我想回到隋朝

                                                    一一千秋外国语学校

                                                             805  侯钰倩

 我们有时无法了解古人的智慧

曾有人谓曰:"君师百拜恩难报,文史三冬志未偿"而且现在的我们看来,这或许是一句场面话,一句有个性的签名,而绝非是一种情怀或是由心而生的敬意。

历史的洪流滚滚而来,他埋葬的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与信仰。

    大业元年,这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举国上下,欢腾雀跃,身着短袄的,书生们,上下奔走,口口相传,人潮攒动。

    人海翻涌中,眉毛胡子花白的老人,嘴唇轻颤,一个字一个字,反复呢喃着昭告上的话,晶莹的泪珠,从他浑浊的眼中晕开,一点点晕湿了他被岁月雕刻出的深沉纹路,一旁的小孙子,睁着一双懵懂的眼睛望着他,只得到了一阵爱抚,老者哽咽道:"孩子,你要好好读书,爷爷一定供你读书。"

    旁边,两个年轻文士抱头痛哭。

    远处一青衫中年男子,手捧文卷,缓缓跪下,将头紧紧贴于深厚的土壤……

    熙攘中,我一人夹杂在人海,任人群如何挤让,却始终触我不得半分。我将手,抬到眼前,却只见一道辉煌明澈的阳光,穿透而过。人来人往中,似只有我是唯一的过客,跨越千年,如行人逆旅。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中年人,由他颈上的汗巾,手上的厚茧,以及衣角尚不及擦去的泥土,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一个农民,而一介耕人,怎会因此诏,而目失晶莹,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人群中,他转身,定定看了一眼,而后飞奔而去。

    我怀着好奇,追寻着他的背影,一路远去,越走越偏,越走越荒,从官瓦琉璃,一路到栉木小舍,最后停至茅檐低小。

    他于风中大喊,从村头喊到村尾,将科举诞生的消息,传到家家户户。

   诸人听见,眼中纷纷扬起斗志,还在田里的人,手中的农具握得更紧,顿感气力营生。

    我不明白为什么,故而就在旁边默默的看着,看着他们一下又一下千篇一律的重复着耕地的动作汗流浃背,浸透衣襟,终于直至夕阳西下,他们一撂农具,几人对视一眼,加快脚步,我暗道,来了,急忙跟上,却只见他们由岔路走入,路越来越宽,而人也越来越多,百川东到海汇聚于一间书舍,这里的人有少年,青年,中年,孩童,有农民,纤夫,商贩 。大家却都不说话。乌压压的一片人是极具震撼力的,我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不一而同地聚集在这里,我亲眼看见他们操劳一天,现在,还不去休息吗?

    天逐渐深,人们静静地等,大门开了,人们汇入书舍,对,这是一间书舍,在这里,不论他们是什么身份,他们都可以是学生。而老师亦甚多,有年轻的书生,或是年迈的大儒,没有一个人喧闹,嬉戏,庄严而又肃穆,学生恭敬地向老师行礼,老师郑重回礼。他们的眼中闪着光。

   老师于台上开讲,语言平实而自然,深入浅出,学生就仔细的听着,目不转睛,极力瞪大眼,竖起耳,好像生怕错漏了一字半句。他们中,有人或许大字不识几个,但没有关系,他们的老师不厌其烦,会一一为学生说道。他们不会去刻意卖弄学识,而是将及深奥的东西,一点点掰碎,简化,用他们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又,为什么。

    有人想记录下来,却苦于不会握笔,年轻的书生就手把手教他,有人十遍百遍不识其意,年迈的大儒也不吝赐,有人甚至没有余力去购买笔墨,就会有人对他说这有公砚,你可以去沾上两滴。

    天渐渐黑了,散学了,路过的有人,随意问书生,“先生,科举没开之前,读书没什子用,您为什么……"书生笑笑道:"如果你不去学,你就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你不去学,他不去学,没有人去学,就永远没有今天。"那人沉默,不说话。

    放学了,却并不代表着他们可以休息了,他们匆忙归家,却只为点上一盏灯火,来继续自己的学习,风很大,吹得茅门吱吱作响,风灌入衣袖,寒了他们的脚,手,身体,却浇不灭他们的心,没有纸笔就用手在桌子上比划,没有书,就默默回顾今天所学,他们渴望学,哪怕经历了一天的操劳,哪怕只有几个字,一句话,与他们而言又何其重要?

    他们或许为了一本书要给人打几个月的工,或许为了一点束修,要就着多少天的馒头,咸菜。鱼跃龙门,功成名就,古今多少文人学士啊?所求的不也就是这些吗?在昏暗的小屋中,我想起了那间教室,一种莫名的羞愧感,袭上心头。一两张写的很大,很清楚的字,一本破旧的,泛黄的明经,明算,也足够让他们学了,他们天资愚钝,开蒙甚晚,可他们不敢放弃,因为这或许就是他们此生唯一的朝圣之路。这或许是某种意义上的悲壮。

    夜已深,年幼的孩童已趴在桌上睡着了,笔还握在手中,墨汁溅起了一两点与他的脸上,枕着书安然入睡

几个农民挤在一间屋舍中翻看着凑钱勉强买下的书,熬干了灯火,就再点一盏,没有人去睡。

    书院中书生与儒者一边备课,一边在争论着,渐渐争得脸红脖子粗,终于一方说服了另一方,二人互相行礼,都称有所受益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恼羞成怒。

十年寒窗苦读也莫过于是,然而贫富的阶级终于从此刻展露出他的獠牙。

    户有余粮的人家,从小就请了先生,再不济,数十年如一日的诗书熏陶,也能让其有所受益,更直接的是,虽是第一次,可他们却深谙考试一道,早有先生为他们规范了文章的写法,差异,一如天堑。

    依然是人群中,依然是诏告前,我看着他们 满心期待的来,有失魂落魄地走,我看着他们几个月,其中不乏有文学功底或天赋异禀之人,可却依旧没有中举,原因在于什么?

    他们会背,会写,而他们差就差在,没有好的文化素养,条理不清,结构混乱,满心想法,却迟迟无法落笔。而这偏偏又是最重要的一点,不懂引经据典,不懂详略得当,即使你有再好的思路与方法,也没有人会去欣赏

我想帮帮他们,我不希望看到这些志学之人,止于此步。

刚想到这里,我就感到身体不由自主地被吸入某个漩涡。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我打了四周,这是……梦境?而梦境的主人,正是我口中既有文学天赋又天赋异禀却疏于行闻的学生。

白色烟雾中,他缓缓向这里走来,我连忙于雾中隐去身形,清了清嗓子,朗声问道王勤,你可愿入仕,我可助你一臂之力。

    “敢问足下……”

    “你不必管我是谁,我可助你于文章上精益。”

他好像想到了些什么不好的东西,郑重说“吾辈读书人,学习为明理,为知事,为造福万民,科举考试,并不是我读书的最终目的,而只是检验我才能的一种方式,更干不出作弊一事。”

    我不禁呢喃“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正是。"他向我缓缓鞠躬。

    我觉得是我太自以为是了,正如人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们有自己的坚持,他们可以多写多练,而我之一点鄙薄微辞,虽可以加快其效率,却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重要。但能帮一点便是一点吧。

我想起中年严肃的语文老师,在黑板上一一写下行文规范,想起了他从容而沉稳的声音,想起了他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的教导,我开始念道:"文章结构总体可以分为……”

    我也并不清楚具体想表达什么,毕竟于本质上我还是一个受人教诲的学生,想到什么便说什么,一股脑儿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将我生平所学,尽皆口授。

他有在听即使我讲的也条理不明,但他依然尊重着我,或许于他而言,美一个传授知识的人,都是可敬的。

当我的演讲终于告一段落后,他深深向我行了一礼,说到:"学生受教了。”

    我不禁受宠若惊,连忙让他起身,时间差不多了,他该回去了。走之前再次称谢,一举一动,礼数周全。

我望着他的背影,怔怔的发呆,我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否会对他有用,又是否会帮助到那些寒门学子,于整场过程中,我,才是那个真正受教的人。

    恍若大梦三生,当我再次睁眼时,我又回了那间教室,充满现代化的气息令我有一瞬间的不适。

于同学们的打闹,喧哗中,老师疲惫的捏了捏眉心,理了理教材,慢慢走出。我能看出,他对我们这些令人头疼的学生的无奈。

    电光火石间,一瞬间的冲动,让我不禁冲出门去,不顾他人或诧异,或惊奇的目光,对着已远去的背影,我缓缓鞠躬。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究竟是谁改变了谁。千年后的我,与那个已远去的朝代中,想留下某些印记,却或许波澜不惊,而我学到的,是真正的师与生,教与学。

我们太浮躁了,我们始终将学习奉为一种义务,我们太自傲了,所以对于饱富学识的老师,没有尽到应尽的尊敬。

     君师百拜恩难报,文史三冬志未偿。

                                                                 2019年11月14日

                                                          指导老师:丁忆华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4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推选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9-09-01

结束时间: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