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号】我想回到汉朝
初中组1号:
我想回到汉朝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古道苍苍,驼铃串串;长风漫卷,飞沙走石;这片大地又复天地开辟时的苍凉。
在一道诡异的白光中,我穿越到公元前139年,正逢汉武帝招贤纳士,出使西域。当然要越过西域7000多千米流沙与荒漠,绝非小可,凭借着在21世纪上过几年演讲与口才班的外交家辩舌和在“蘑菇训练营”的几次户外拓展的经验,我竟入选了。我的任务是跟随和辅佐赫赫有名的张骞出使西域,用现代话说,我就是张骞小助理。
我知道我无力改变历史的轨迹,但我这个21世纪人才,可以用我的前瞻性眼光,让我们的出使变得更省力、更智慧。我们用封蜡的布制作了简易的帐篷,避免了风餐露宿;我们用羊皮做皮筏艇,免去了衣衫淋淋;我们用柔软的动物绒毛制作简易的羽绒服,走过冰天雪地。我们爬过热浪滚滚的沙漠戈壁,翻过白雪皑皑的葱岭,走过热情富庶的大宛国,来到伊犁河上游的大月氏。我这个21世纪精英,充分运用社会课上学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协助张骞记录西域诸国的山川地理、城网市镇和风俗民情,用Excel记录西域贸易情况。此次出使历经13年,让汉武帝龙颜大悦。
公元前119年,我追随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我再次发挥我的销售员口才,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把我们的产品推销到诸国,用21世纪的大数据分析各国贸易往来的利弊,正式开启与西欧诸国的友好往来。从此,我们的丝绸瓷器从这里走向西方,西域的农产品、音乐舞蹈等也相继来到中国。
千年后,这条路被称作“丝绸之路”。
可是,这位被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的张骞,更不会想到千年后有一位伟人在 “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上,提出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宏伟的战略构想,通过“一带一路”与沿线各国家建立多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打造利益共同体。帮助尼泊尔建立跨境铁路,投资印尼大批基础建设,帮助非洲建立电视台大楼,帮助埃塞俄比亚建立现代化轻轨,让越来越多的“小沙利”在“一带一路”公益基金的帮助下,走进课堂……
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帮助别人,是我心里想的,也是中国正在做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不正是我们千年不变的初心吗?
站在世纪之巅,展望未来,更坚定了我回到汉朝的初衷,因为那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海盐县博才实验中学 七(4)班 王之秀 指导老师:俞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