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1题】我想回到宋朝(吴冉昀)
我想回到宋朝
一缕金光拂过我的眸子,我缓缓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红木桌椅,雕花木柜,卷轴竹册。一两点光斑透过糊着油纸的镂空小窗映在我的床头,我向远处的铜镜定睛一看,镜中之人髻横一片乌云,眉似初春柳叶,星眼浑如点漆,靥面若三月桃花,韵度似风中海棠,标格如雪中玉梅,金莲窄窄,玉笋纤纤,身着襦裙,翠袖半笼,娉婷身姿,好一个妙人儿!我暗自思忖:这分明不是我,为何与我有几分相似?正当我疑惑之时,一段不属于我的记忆涌现:弓弩机师千金——芸,年芳十六意欲报国。
“咚咚”的敲门声传来,伴着一声清脆的女声:“小姐,老爷在书房等你。”
我快步下床,稍作装扮。穿越七八道长廊,来到一扇红木门前,慎重地推开门。“爹!”我飞速地拥过去,但见父亲满脸愁容,阴云覆面,用手拨弄着桌上的几只弓弩,良久不作声。
“爹为何事而烦恼?”我担心地问道。
父亲长叹一口气:“夏军突起,宋夏大战将即,但如今着弓弩射程近,威力小,何以御敌?”
我自是知道的,庆历二年,宋军于定川寨一役中大败,死伤上千,虽说是因为行军部署的差误,但若非兵器不良,也定非惨败于此。我正为大宋前景担忧,忽灵光一动,何不以己之力,改变大宋命运。我对父亲说:“可否让我一试?”
父亲诧异地望着我:“制弓弩之繁复非常人可想,芸儿真当一试?”
我严肃地点了点头:“爹教我念女学,便是要我明理明志,大敌当前,怎可因繁复退却。若成,即为父分忧,为君分愁;若不成,便当多浪费了些脚料也无妨。”
得到父亲的允许后,我奔回房,倚在桌案上,用食指抵在太阳穴上,努力回想自己阅读过的古籍“弩身用枣木红赤者为上,棠梨木红赤者次之,弩身长一尺六寸三分”。我随即将等比的弩身画于纸上,然后在弓弦与弩身上做受力分析,运算拉力,试求出弩身的最佳弧度。顷刻功夫,我便瞥见已有遍地纸团聚于地面。我心头如笼漫天乌云,一面挠头,一面恼:为何没将科学学好?若无这些数据如何制弩?我边思索,边转动手中毛笔:既计算不可,何不实验。我迅疾拾起笔设计实验,喃喃道:“自变量:弩身弧度,无关变量:弩长即材料,因变量:射程……”骨节分明的手指紧攥着毛笔,微微颤抖着绘制成一张实验表格。我将其交于一侍女,吩咐她教下人去完成这对照试验。
不消半日,实验结果便呈了上来。父亲如沐春风:“妙啊,短短半日竟有如此发现。此弩用料更精简,射程却多了十数丈。芸儿当有经世奇才,大宋必定大获全胜。”
我听着父亲的赞美之词,眼望窗外日落的天空,紫檀、赤红、朱赭染上了半边天,另一边乌漆正在攀上穹顶,占据苍穹。我想象着日后的战争,心中不由祈祷:可有办法不死不伤,无胜无败,宋夏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