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在红轮消亡的那一天

作者:令月四 投稿时间:2019-11-14 22:42:17

  太阳就要死亡了。

我独自一人在巨大的纳米蓝光玻璃前站定,欣赏着这红日的最后一次演出。是的,在人类科技突破了时间的关卡后,我选择了为期24小时的时间旅行——去太阳爆炸的那一天。接近尾声的它,像一个膨胀了无数倍的宏大火球,沸腾的表面流动着上亿条不稳定的能量河,似乎下一秒就会有什么汹涌而出。

  回想刚刚对于太阳系仅余的三大星球——深巨星、沙漏双星进行的拜访,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我最先去到的是深巨星——一片汪洋大海,没有陆地。从太空中看,它就像千万年前的土星一样宏大。星球表面昏暗的天空时不时划过闪电,乌压压的黑云缓慢地涌动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没有尽头,深蓝色的海面上还有数量繁多的水龙卷——一种如同龙卷风一般的高速气旋,与灰色的天空相连,场景如同在世界的尽头。在离开之前,我甚至有幸看到了一个小岛被几个气旋慢慢地托离海面,随后猛然加速旋转着被扔出了天空。听之前来的人说,这里的核心在海面的五万米之下,只有灯塔水母,但有旅行者居然在这里找到了几处倒着的金字塔,平衡地极好。即使现在的飞船10秒钟便可到达海底,但畏于那种压抑、黑暗的气氛,我放弃了那段历险。

  又一次短暂的飞行之后我来到了沙漏双星,这是由我们的地球和其卫星演变而来的。穿过薄如薄纸的大气层,飞船缓缓地在昏黄的天空中行驶。截然不同于20世纪占据了表面积70的汪洋大海,在太阳之末的地球,已经成了无尽黄沙的贫瘠之地了——因为人类无休止的开发。但在黄沙之上,我还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建筑的塔尖。猛烈的黄风刮扯着玻璃,我不仅想起的千万年前的楼兰,它的消亡和现在又有何区别?空有其表的繁华,脆弱又转瞬即逝,这些在岁月的前进中也只能埋没,如同这茫茫沙海之中的一粒。

但这不是变化最大的地方。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它与月球在漫长的演变中互相拉扯、碰撞,最终相连一体,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漏”。两个星球的无尽黄沙会周期性的来回往复,所以按理论,在一段时间内你会有机会看到其中一位卸下黄装的模样。虽然我未看到它们的真面目,但我猜想,若没有沙土的遮蔽,露出的很可能也只会是残存的人类建筑。

  24小时对于宇宙的时间短得不可丈量,在两个星球的游览结束后,我按照游行指示立刻前往位于黑棘星核心的传送门,结束我的旅行。

  路上我真正地接近了这个“火球”。消亡前的它膨胀地极快,在它的庞大火光下,我的飞船简直如尘埃一粒。每时每刻都有热浪从这个巨大恒星的外部爆发出来,透过其表面缓慢涌动的赤红岩浆,我甚至看到一条条斑红裂缝之下不断被挤出地表的荧蓝色物质。这是它在冷却的象征。半个小时后,我终于远离了它。

最终,我来到了黑棘星。这其实是个由巨木的残存遗骸支撑着的神圣之地。在乳白色的浓雾之中前行,我仿佛是在道家神话中的生命之树下接受洗礼。四处环顾,黑色的巨木随处交纵叠枝,回旋着向白色的迷雾中延伸。安静、纯璞的天地之源将渺小的我包裹其中。

在核心的传送门,我这24小时的旅行在太阳爆炸的瞬间便会结束。现在没有任何人能看到一切结束后的情形,因为这已经是现在的时空旅行能到达的最远的时间点了。兴许永久是一片虚无,兴许会有新星系诞生,兴许会有其他可能。在寒冰般的终结与烈焰般的诞生之间,一切都是白驹过隙。但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一片死寂的虚空,也会是优雅而富有生机的。

看着刹那间从赤红之中爆发出的巨幅蓝能量波瞬间扩散开来,我想可能对于整个浩瀚星空的寿命,人真的只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是,反思今日的经历,人类只有面对着这种不可逾越的困境做出挑战,尝试着打破造物主设定的规律,在探索中寻找出路,才有可能避免灭亡的结局,将薪火相传的人类文明延续下去。

毕竟,斗争与挑战,才是生命诞生的初衷啊!

 

作者姓名:陈思越

学校:浙江省嘉兴市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年级:初三

班级:5

指导老师:朱小华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4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推选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9-09-01

结束时间: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