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一题】时至今日,我依旧无法理解你+孙君怡
“项王闻龙且死,大惧,使盯台人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戳力秦……呃,这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啊……”
我将自己摔到床上,把这本《资治通鉴》盖在脸上,叹了口气,道:“啧,古文看是无法理解!要是能直接在现场看就好了。”可是,这种事情又怎么可能发生呢?于是,我翻了个身,趴在床上,又继续看了起来。
武涉没能说服韩信去投项羽……然后,然后蒯彻又去说服韩信,然后……
很快,我感受到一股困意袭卷全身,上眼皮不受控制地想去亲近下眼皮,终于,在一个哈欠之后,世界上一切地嘈杂声,都消失了……
当我再次睁开眼时,竟发现自己已经不在家里了!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陌生,身体也变得透明,这一切都让我不襟慌张起来!就在这时,一块布帘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仆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
等等,这不是剻彻在劝韩信时所说的话吗?难道说,老天爷听见我的心声了吗?我连忙跑过去,准确来说,应该是飘过去,因为我现在的身体大概和灵魂体差不多,所以,别人应该也看不到我。绕过一块布帘,我看到了两个人,那一身儒衣,正打算侃侃而谈的人,大概就是剻彻了。而他身边那个,整整比他高了一个多头,身披凯甲的人,在听了他的言论后,问道:“何谓也?”仅仅三个字,没有什么多余的词,语气也很平淡,却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威压。
看来这个人,大概就是韩信了吧。
接着,剻彻就开始长篇大论,不厌其烦地用各种“花言巧语”,打算说服这位青年将军,与汉王和楚王三分天下。他似乎说的很激动,甚至不断地用手比划着。但是我却发现,这位青年将军一脸平静,仿佛一位正在读书的富家公子,毫无任何忧愁,甚至都没有皱一下眉。就这样,剻彻劝了这位青年将军好几天,可以说是绞尽心思,费尽手势口舌,却最终没有能动摇他。
“这个人,还真是忠诚啊……甚至都有些愚忠了呢……”我亲声嘀咕着,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我仿佛看到他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过了一年,军营外的地面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由于车马不断的来来往往,那雪白的,甚至让人感到圣洁的雪,被一点点的碾压,先是化成了肮脏的冰,然后被马蹄踏碎,最终,化成了肮脏的泥水。
“你明明和汉王约好了,为何不去?”在这一年里,我逐渐发现,似乎只有这位青年将军能看到我。虽然我们之间交流不多,但早已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当我听到他和刘邦约好垓下决战,却迟迟不出发的消息时,便忍不住气愤地去质问他,这其中的缘由。说到做到,诚信这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吗!?
“楚地,那是我的故乡。”他简单的回答了我,语气依旧平平,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我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我知道,古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多么浓厚。我没法改变他的想法,能做的也只有静观其变罢了。
果然,张良满足了他的心愿,他也出兵赢了项羽,事后,刘邦也改封他为楚王。
这次,窗外没有白雪,毕竟已经是早春了,但天气依旧很冷,院子里也满是的枯叶,没有一点绿色。
“我要死了……”他看着窗外满院的萧瑟,突然开口说道。然后,他又笑了。这是我与他相识以来,第二次见他笑,上一次是项羽自刎,而这一次,却是汉王将他贬为淮阴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他似是自嘲的说道。而他现在所说的这句话,正和不久前,他被刘邦欺骗,而被抓住时所说的一样。
“怎么会呢?你帮他打了那么多胜仗。他感谢你都来不及呢!又怎么会害你呢?”我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努力地安慰了他几句。
“呵!”他轻笑一声,说道:“感谢我?这怎么可能?功臣一向都是帝王心中的大患。更何况,此人一向都是如此的心狠手辣。他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能随意地抛弃。连自己的妻子、父亲都能置身事外。又何况我呢?”他的语气,不再像曾经那么平静了。眼睛微眯,眼神缥缈的看向窗外,不再说话了。
门外传来一阵阵喧闹。我正想安慰他,他却突然转过头来,嘴角微微上扬。“看来是有人要来了呢。”我随意的说道,想转换刚才的话题,希望能转变他的心情。他站起身来,心情似乎真的转变了,说道:“看来,上天还没有想让我亡呢。”
最近,这位青年将军,似乎和一个叫陈豨的人走得很近。他们甚至会经常屏退下人,然后坐在院中长谈。我并不在意他们在谈些什么,总之,他心情转好了,就是件好事情。但是偶然间,我出于好奇,想去听听看,他们到底在谈些什么,竟如此兴奋,却因此知道了一个不得了的消息。
他们要谋反了……
“为何要谋反?”我又一次质问他道:“你原本是项羽的手下时,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你给他献上的妙计,他都不愿意用,但是,你做刘邦的手下时,他给了你上将军的职位,给了你无数的士兵。而且他对你如此友善,也愿意采用你的计策。他是如此地信任你,你却背叛他!你觉得你这样子,真的好吗?”可是,他却像是浑然不在意,似乎认为他所做的那些事情,完全没有大逆不道。他依旧给陈豨写着书信,宁愿这样子沉默着,不愿意再对我说半句话。
后来,又传来了陈豨被汉王杀死的消息,萧何和吕皇后想请他去道贺。他称病推辞,可最终拗不过他们,还是去了。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知道,他回不来了。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回不来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韩信,他正是被萧何和吕皇后,骗到长乐宫后斩杀的,对吧?
果然,几天后,城外便传来了他死亡的消息。而且,那时候正值冬天。讽刺的是,几年前,也是一个冬天,有一个青年将军,多次了拒绝谋反,而且坚决地表示,自己要跟随刘邦。
我从梦中醒来,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又有好像是那么的陌生。我从床上爬起,合上书,将《资治通鉴》放回了书柜里。
啧,古文真是难以理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