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2题】假如我是一条鱼(胡旖珂)
天很灰,灰得寂寥而浊重。几缕若有若无的光芒惨淡地透过云翳,又消失不见。据说,天曾经是蓝的。此刻,蓝的却只有山脚下的这片溪涧。
它蓝得透明,蓝得清亮,蓝得像美好所至,是人们心驰神往、聊以慰藉的地方——
听鱼奶奶念经般念完这段不知念叨了几百回的文字,我们强撑着睡意,念完后它照例长长地喟叹一声,摆摆尾鳍转身游开了,聚在这儿听故事的我们也四散开来。我和我最好的朋友约好第二天一起去浅水区探险。
我是一条鱼,一条火红的锦鲤。我们生活在人类城市的中心,自打我有记忆起,我们的活动范围就是从东面的深水区到西面的浅水区,再蜿蜒出去一点的地方大人们就不让去了——据说是不能去的。至于为什么?他们也说不明白,只知道我们祖祖辈辈都活在这一片水域中,被人们供养在市中心观赏。每天从早到晚,都会有一堆又一堆的人群打岸边走过。他们都会往水中张望一眼,用迷恋又赞美的声调说:“哦!看这些美丽的小锦鲤,他们是多么富有大自然的活力!”我们摆头摆尾地接受他们的赞美,再一扬尾巴游去争抢他们撒下的吃食。这样的日子多好啊。作为一条鱼,我真的太幸福了!
但也会有些人路过时冷嘲热讽:“以为养育你们就能美化环境了吗?”我虽然听不是太懂,但也明显感觉他们话中有话,而且应该也不是什么好话。我何等愤怒啊!抬头、摆尾、三连踢!但最多只能扑腾起一两朵小水花。
总的来讲,我的鱼生还是比较幸福的。
——我会一直这么认为,假如我那天没有去浅水区探险的话。
浅水区的鱼迹鲜少,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刺鼻味道。我们的目标是搜集贝壳,深水区的贝壳给我们捣鼓遍了,浅水区由于太僻远了,没鱼肯来。我和朋友小丁偷偷溜过来,在对贝壳的渴望和偷偷出远门的刺激紧张感使我浑身的血液都在激动地翻腾咆哮。我留心着贝壳的踪迹,不知不觉碰到了一片貌似是人类插起来的标记边缘的木板处——我们游到西面的尽头了。
“奇怪,这里的味道好难闻。”小丁皱皱眉头,“我们走吧,要到边缘了,不让出去,贝壳也搜集的得差不多了吧。”
“哦……”我刚想转身往回游,眼睛突然一亮,“等一下!我看到一个贼漂亮的!”
那是一个晶莹剔透的大贝壳,泛着莹莹的流光,格外美丽。美中不足的是它大半个身体几乎是在板外的,我只能从木板与岸边的缝隙里挤过去。偏偏那道缝隙还极其狭窄,小丁看出了我眼里的渴望,劝我道:“别拿了吧,算了算了,大人们说不让出界的。”我心想算了,但甫一转身,那贝壳的美丽形象就在我脑中浮现出来。只要有了它,我就是这条溪里最有面子的小锦鲤了!我一咬牙,我不甘心!
电光火石间,我改变了主意,转身向那道缝游去,丝毫不顾背后小丁的叫喊。我两眼一闭狠下心来往缝里挤。疼痛一阵阵地削着我身上的每一寸鳞片,我咬牙撑着,突然间感觉身边一空,疼痛与压迫感瞬间减弱了大半。我心里一喜:是挤过去了吗?我连忙睁开眼——
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成堆的垃圾布满了河渠,两边的河道上了无生气,草木都耷拉着脑袋,呈现一片枯黄或酱紫红,死气沉沉。森森鱼骨骇人地遍布着,一股恶臭直扑进我的鼻腔里,我却无暇顾及,我此刻只被眼前无数的易拉罐、废纸、塑料废物震撼了,满心都是瞠目结舌。
——这就是我们快乐又干净的水域国度的边界,这就是人类圈养我们的背后秘密。
我此刻连贝壳都顾不上去捡,转头拼了命从缝隙中又钻了回去,也不顾身上锥心般的疼痛,对小丁说:“我们快走!”小丁问怎么了,我不回答,只是一鼓作气往回去的方向逃离。
我要把这消息告诉大家!
那天之后,几乎全部的鱼儿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我们被圈养在一片污染水源的中心,我们尾下的水域是仅存的净土,而这一切,他们一边怨恨一边猜测着,都是拜人类所赐。我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爸爸妈妈,他们起初还不相信。直到我带他们去钻过那条缝隙——真是委屈他们了——从而成功地使他们目瞪口呆。
原来,我们所处的环境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被腐蚀得失了原来的本色。我想起来鱼奶奶曾给我们讲过的那些故事,从前的鱼儿们从这头游到那头,游过山川海洋,我们当时还当她是在开玩笑,我们都生活在这方小池子里,头碰头、尾挤尾,海洋又是什么?鱼奶奶浑浊的双眼阖上又张开,闪过一瞬的清亮,她说,那是我们的先辈生活的地方。
可现在呢?我闭上眼就想到那漫无边际的废弃物,垃圾掩埋成山倚在地上,一眼望去令人毛骨悚然、汗毛直竖。鱼奶奶慈祥的微笑挂在脸上,又是她讲故事的时间。但这次,听她那宛如神话传说一般不可思议的美好故事的鱼群明显壮大了不少,大人小孩都来了,聚在一起,眼中是从前从未有过的光芒,像在怀想。
她轻轻阖上双目,如同从前无数次的那样,缓缓开口、浅吟低唱……
后来,大人们到了鱼池的边缘,齐心协力撞开了那道缝隙,终于见到了那副破败之景。
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人类要那么不遗余力地夸赞我们,为什么也有人那么冷嘲热讽地诋毁我们。
赞美是因为自欺欺人,仿佛我们还在,美好的环境就也还在。诋毁是因为自觉而清醒,因为有了自欺欺人的原因,所以连冷嘲热讽都有底气。
一天,有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路过,停下脚步来指着我们说:“妈妈!这里有鱼哎!书上说的鱼!”
原来我们真的是世界上最后的鱼了。
大人们对人类怀恨在心,他们零零碎碎地明白了许多年前历史的全部——人类开垦耕伐、乱扔垃圾、污染水源、浪费资源……无数的罪过积铢累寸,形成了如今的局面。全世界最后一方洁净的养鱼池,就是这里。
大人们开始埋怨,同时向往着先辈们那环境尚还圆满时候的生活,开始幻想鱼奶奶故事中的阳光。清澈海浪、沙滩与碧蓝天穹。人们仍常常来投食,却发现池塘中的鱼儿们没精打采了无生气……他们还依旧强撑笑意,说:“看这些小家伙,怎么突然间就变害羞了呢?”
我依稀听大人们聊天时叹息,人们明明懂得全部,也有强大无比的手段,但世界终究被他们于无形之中拉到了濒临坍塌的边缘。
但他们不说,他们只是佯装笑意,在快失去时才后悔,最后只能流落得把我们当做自然最后的慰藉,当做心里最后的神祇的化身。大鱼们叹息着摇摇头,说,人类和我们一样可怜。
鱼生一天比一天无聊,我们这些小鱼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这股潆洄在鱼群中的低气压。连我最期待的每月一次的豪华海草餐也变得味同嚼蜡。我在不知第几百几十几次叹气之后,毅然决然拍案而起:“不行!我要找点事情干!”我们几个小孩悄悄地琢磨着干点什么事情好。犹豫不决时,不知是谁提议的:“我们去浅水区那里清洁一下河道吧!大人们肯定会夸奖我们的!而且感觉很有意义,也很酷啊!”
“啊?”我们起先都大为诧异,后来转而一想,还真是挺不错的建议。最开始只有我们五六条“闲得没事干”的小鱼,游到边界处,侧身钻过那道现在宽敞了许多的缝隙,忍着头昏脑涨的感觉,将塑料袋纷纷叼到岸边。虽然累,但不知为何有一种成就感。不仅因为劳动光荣,更有可能是因为大家不约而同地都默默想着鱼奶奶故事里的蓝天碧水,我们那天真可爱的幻想呀,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像从前一样,疾驰飞奔在海浪碧波中,擦着浪花旋起清波。
来帮忙的鱼儿们越来越多,每天,我们有如默记着一个自然定律,不约而同地携着心里那个小暗号,在同一时刻,从不同地点往那片约定之地游去。一个接一个地钻过那道缝隙。连大人们都被惊动了。比如我爸妈,他们在短暂期间对人类的不满消沉之后,得知我们在干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果断加入行列,大人们清扫河底废纸时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还积极,好像他们也重返了年轻时候,身上还氤氲着少年时的光与影。
我们的成果也颇为显著,延伸出来的数十米范围内,河道干净清爽,不存一丝污浊。作为带头人之一,我何等骄傲自豪!
我们的生活就在这样如火如荼的工作中,一天比一天愈加明亮起来。仿佛所有鱼心中都有了一份信念,不必说出口,但无论男女老少,我们都懂。仿佛它就是万籁俱寂中的铃音,是耀眼无比的炽热曙光。
一切都在短暂的偏差之后慢慢驶回正轨,慢慢变好。
还有个好消息,昨天,一个穿得很考究的被称作“市长”的人类在我们工作时,驻足在河边许久,身边还围了一大群同样注视着我们的人,他们脸上的表情无一例外都昭示着某种相同的讯息,我这条刚上三年级的小鱼看不太懂,但我听到市长身边的人在介绍,“对的了,这里的鱼,前不久开始自主治理这里的水域,而且很成功,堪称奇迹……”是在夸我们!经不起夸的我高兴得在水中摇头摆尾,不经意间看到了市长眼中有泪光闪烁,静下来听他要说什么。我隐隐感觉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他真的流泪了,泪光透过水波斑驳在我的视线中,掷地有声。我一条鱼都被他莫名地无言感动了,不由自主庄严肃穆起来。
“曾经,我们都以为没救了,便甘愿放弃大半个地球,寓居在这一方地域里,建造起一个仅仅为了自保的生存系统。这一池被围起来的锦鲤,就当是对曾经的大自然最后的纪念。”
“曾经的我们,仗着自然的富饶有有恃无恐。后来,自然变得宛如一潭死水,千疮百孔之时,我们才想着去拯救。”
“而现在,我们早已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放弃了回旋。但这里的鱼——”他顿了顿,“它们真正教会了我们,不要放弃,要继续斗争下去,要努力拯救这个世界!”
“既然我们已经让地球运转到了这个地步,就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它运转回原来的轨道!在此我宣布——”他大手一挥,声音铿锵有力,“保护生态世界一级项目,时隔一百年,重新启动!”
我听见人们爆发出漫山遍野的欢呼声,天上有无数花瓣纷纷扬扬洒落,粉的紫的摇曳成一片,我头一次见这大场面,摇着尾奋力往水面游去衔着了一片花瓣,甜丝丝的,好像鱼奶奶故事里的美丽仙境一样甜。
也像未来一样甜。
姓名:胡旖珂
学校:乐清市虹桥镇第一中学
年级:九年级
班级:九(4)班
指导老师:林云燕
联系电话:1381976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