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4题】墨河(倪哲振)
“吾愿曳尾于此墨河万世矣……”
该来的还是来了。人类这个连第I等级也没有达到的文明生物在宇宙高等文明生物面前微小得像一只蚂蚁,他们像被饲养观赏的大熊猫一样被圈养了起来。而他,只是万千被饲养人类中的一员。
“醒醒!”朦胧中他睁开眼,看了看随身携带的老式怀表,并没有到展览时间啊。旋即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条峡谷中。夜空淡蓝色的幽光,映照着神秘的峡谷,峡谷两侧岩壁高耸,断崖拔地而起成v字状,谷底空空荡荡,向远处无限伸展。
他猛地回头,看到了他的饲养员——一块方方正正的能量,一块没有质量的纯能。为了让他看到,竟有意发出淡淡的白光。这个来自于宇宙高等文明的饲养员因为他替自己取了一个名字:若。他也曾问过若为什么取这个名字,若说:“若是《庄子·秋水》里一个海神的名字。”
在夜空中,在夜风中,若沉思良久,淡淡的白光微微闪烁一起一伏。顷之,若完美得无可挑剔的标准汉语在他耳边响起:“征用你们的地球前我一直认为地球文化和我们的帝国文明完全无法匹敌,直到我最近重新审视了中华文化,我认为中华文化很有意思。”他点了点头,优雅地表达了他在听。若说:“我认为中华文化的有趣之处在于文化的各个方面互相渗透,雕刻可以和绘画融合,诗歌可以和散文融合,并且,中国古代哲学也因融合了不同的世界观而流派众多繁杂丰富。”自言自语般的若似乎并不是有意讲给他听,这场谈话更像是若的个人独奏。
随后若腾空而起,将他从谷底带到了断崖之上,从那方正的能量中一部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如瀑布般倾泻而出,在空中自由落体,形成一张巨大的竹纸网,顷刻间覆盖狭长的山谷。典籍最大限度展开,一个个黑色的字逐渐扭曲变形,从枯燥的竹木简和泛黄的纸张上奋力挣脱,一滴一滴的墨点交汇聚合成用上等烟墨磨制而成的墨汁,一缕一缕的墨痕弥散于空中,在幽蓝的夜色下着实怪异,它们在自由落体中三五成群跃向谷底,竟融和成一汪墨河。这墨河是如此地黑,仿佛在这三维空间中凭空挖去了一块,黑得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别想看到,甚至无法相信它的存在。
这时若的白光闪了起来,伴随着欢快的节奏,若惬意地说:“很不错。这墨河一直流淌在你们中间,可是被饲养的你们却在逐渐忘却,不去探寻,以至于它的源头正在枯竭……我要像张岱在西湖摇船一样,在这墨河上欣赏一番。”
失去了墨迹的纤维纸竹仿佛撕裂般地融合成一条精致的木船,若幻作人形,曳舟于墨河之上。
“吾愿曳尾于此墨河万世矣!”
奇怪的是,若身前是黑色的河水波涛起伏,看起来就像是被挖去的空间在激烈的压缩扭曲,但是若身后经过的部分却清澈地能见谷底。幻作人形的若身上出现了一道明显的阴阳交线,前黑后白两种反色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激烈地表达着对抗。许久,若回来了。夜时那条无法相信曾存在过的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波光粼粼除了水分子什么也没有的透明液体。
幻作人形的若在风中长衫飘飘,不见了初时的青涩,宛如古稀老者。若目光迥异,呼出笔墨和砚——野山兔项背之毫制成的紫毫云杉木毛笔,配上一块上等的松烟墨。若磨墨,墨色黑得饱满而透亮,同时紫毫云杉木毛笔顺势而起,在砚台之上左右翻滚,笔肚的墨与灰紫色的兔毛融为一体,胀得光洁透亮。若身侧尘土飞扬,如道道土黄的光柱拔地而起直冲九万里的高空。原本沟壑遍布的地表顿时变得光洁细腻:若竟要以大地为纸!这墨也就不再是普通的烟墨,而是日月天地凝聚而成的精华灵气!若左手反背,右手在大地上挥舞,灵动而飘逸。天空为之喝彩,山峰为之起舞;风卷云骤而不雨,地动山摇而不倾。若就是笔墨世界的造物主,就是逍遥而游的庄子,在这非物质的文化世界里自由驰骋翱翔,在这无所待的空间下恣意创造。他看到,在若的身旁兀地闪现一幅幅影像:那是一个个在中华文化形成演进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富春江岸的吴均挥笔写下《与朱元思书》,韩愈反对骈文振臂高呼,宋徽宗杂揉各家取众人所长又独出己意创立“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瘦金体书法……
不知何时,万籁俱寂,动荡而奇异扭曲的世界终复平静。若再次抬起了头颅,对着眼前密麻的文、画莞尔一笑,轻轻搁下手中残破不堪的笔。他悠然转身,再一次,身后的墨迹腾跃而上汇成一股墨泉,鼓动着,咆哮着注入同一个山谷。空谷再次形成了一条墨河!
他急忙冲向峭壁,试图一窥谷中之景,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着,是若。“子之趋于谷何为?夫天地自知万物,吾知其终矣。”遂飘然离去。
几天后,若发表的论文《人类中华文化传承性与特定历史时期的关系》,在若的世界引起了热烈的学术探讨。若在论文中指出:“中华文化必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脱离环境得到的文化产品终会变得畸形。中华文化有属于自己的独到魅力,有属于自己的欣赏体系。”在论文中,若也归纳了理解欣赏中华文化的一些要素,以帮助感兴趣的同胞更好地理解。
若甚至向文化管理部门提交了恢复中华文化的申请,他为被圈养的中国籍人类重新开拓出一片国土,还原了统治地球前中国国土上的一切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中国人重新踏上国土的时候,若告诫他们:“你们的中华文化是你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宝贵财富,是你们认同感的来源。中华文化就像河流,神秘地隐匿,汩汩而淌于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希望你们好好地传承和发展!”
若苦笑着离开了。他早就知道,那天他创作的那条墨河,是难看的绿色。虽然这样,但他仍愿曳尾于这墨河万世啊!
倪哲振 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高二(11)班 指导老师: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