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 题号1】《梦回红楼》周昌涛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恍惚间我仿佛飞度了时空。
举头望明月,双眼迷离间,我好像透过婵娟飞度到了另一个地方:那是一个外观宏伟,布局讲究的宅子——贾府。如果只是这一眼,只觉得生活在这里面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定会叫人对这个地方充满向往。而我心里却是一阵阵的心酸。因为我知道在这里面发生的一些事情,充满了悲剧,只要让人一想,就会些许有刺痛的感觉。
夜,凉如水,冷风拂面而来,让我不禁有些难受。在这个时空里,我见到了生得倾国倾城容,兼有旷世奇才的林妹妹。她一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这样一个弱女子,在贾府行事小心翼翼,十分谨慎,唯恐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给人耻笑了去。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黛玉焚稿断痴情。是写黛玉得知宝玉与宝钗订婚的消息,对宝玉都是误会渐深,病愈发严重,卧床不起。临死前,却挣扎着在卧榻之侧,狠狠地撕扯着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手绢,又叫雪雁点上火盆,她就把绢子扔在火上,眼含泪珠看着雪雁不顾烧手,将那些手帕和手绢从火里撂起来,胡乱地在地上乱踩,却也于事无补。
最终黛玉还是含泪离世了。都说黛玉焚稿看似无情却有情,她得知自己爱而不得之时,就已生下去的意念了,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不难得知黛玉对宝玉还是有祝福之意的,她曾喊道:“宝玉,你好……”但真正的祝福是抹去关于她一切,不留下一丝她存在过的证明。让她随锦帕一样,化作云烟,随风散去。来世不为彼此徒增烦恼与遗憾。黛玉离去之时,宝玉未可知。一心认为自己要娶的就是林妹妹,一脸痴笑。知道是宝钗,他就知道晚了,与黛玉早已阴阳相隔,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这是最大的遗憾,也是最让人催泪的地方。
而今我打算做的就是告诉他们两个他们最后的结局,就算改变不了什么,至少可以让他们选择命运,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哪怕一样的结局,我相信他们会在最后,相守到生命最后一刻,了却尘世的心愿。如今我一开始就在这个时空这么做了,却发现,一切如我所料想的那般发展。他们的忧愁更加深重,眉间紧锁,不留一刻。相处的时间却久了,有空时便一起写诗词,吟诗作对,互赠诗词。笔下是写不完的趣事,很少提及未来。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反抗的意味,也看到了一丝屈服。无论哪种,于他们而言,都是最好的结局。从心者,哪怕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只要努力过,生而无憾了。黛玉葬花之时,宝玉如书中那般,兜着花朝花冢走去。步子沉稳,不如书中那般活泼。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不会动不动就在老祖宗面前撒泼打滚摔玉佩,也不会如书中那般平日里无所事事,与妹妹待在一起。黛玉口中依旧念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后来我发现,他们很少做别的事情,只会重复做他们想做的事。例如葬花,夭夭桃花,灼灼其华。空中花瓣纷飞,犹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最后犹如一位位虚弱的娇女子在地上沉沉地睡去。每当这个时候,黛玉就会伸出她纤细的双手,与宝玉一起将花瓣捧起来装到香囊里,带到花冢埋下……
我想重拾那时的时光,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人早已不在灯火阑珊处。
经历那么多,最终还是逃离不了宿命。尽管宝玉极力不娶宝钗,但黛玉的病还是日渐加重。仿佛是有一道阻力,让人无法逃离。黛玉还是在他们定下婚约后离世了。离世前,他与宝玉共同焚稿,相约忘却彼此。再到后来贾府也没落了,宝玉出了家,未曾踏进这个地方一步,宝钗依旧孤独终老。
微风拂面,凉意依旧,分毫不减。我模糊的意识回到体内。明月几时有,今夜特别皎洁,清冷的月光洒了一地,此景,无限生悲。
红楼,无梦;红楼,无憾;红楼,无悲。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都知晓。我明白,在我飞度的那个时空,不再留有遗憾。
周昌涛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理工学校 高二 18旅游1 指导老师: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