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一题 我想回到明朝 (王斯涵)
嗡——
我的眼前只剩漆黑一片。周身的温度渐渐冰冷,意识好像从肉身中一丝一丝剥离。此时我仿佛是一粒微尘,置身于浩瀚缥缈的宇宙中,无所适从。
茫远之处,空灵的声音响起:“听从你自己的内心吧……你会在那里体现自己的价值!”
眼前逐渐清晰明亮起来,透过营帐的门帘,只见:阴风瑟瑟,焦红的残阳卷起被火炮轰烂的旗帜。战船沉在血红的湖边,水中起伏着尸殍。几柄断了的长枪埋在了尸堆中,在这片红色的死寂里犹有方才振聋发聩的喊杀声。
天上残阳如血,地上血流成河,火光、鲜血与天空映成令人恐惧的红色,这才是真正的秋水共长天一色。鄱阳湖,决死战!我回到了元末,明朝的开国之时!
看着身着甲胄,眉头紧锁的男人被陈友谅的巨舰愁伤了神。虽身陷囹圄,但决一死战、至死方休的坚定信念却从他周身散发出来。“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大概如此。
我们无法想象朱重八少时经历的一切,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遭人唾骂殴打,只因为他是很穷的汉人。作为元朝最低等的汉人,受尽了元人的欺辱,因为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他们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苛捐杂税、徭役压榨成了点燃人们怒火的微弱火光,成了压垮元朝这只暮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这或许是只有经历过炼狱般痛苦的他,才能写出来的意志决绝的诗。
在朱元璋与常遇春等人的谈话中知道,陈友谅欲用自己战船长处,进行集群突击,于是他用锁链把船只连起来,使朱元璋孱弱的战船(大多是渔船)进退不得。听至此,我暗暗惊呼,这与《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故事极其相似!
我挣扎起身,却觉得全身都是伤痛,看来我成了一个幸存下来的伤兵。但为了推翻腐朽的元朝统治,为了国家民族的安定,我便坚决要为这柄诛灭元朝的利器添一道暗刃。我不顾牵扯到伤口,直直进入将军营帐,亟道“属下有一法,定能助您破那陈贼大阵!”待我细细将周瑜火烧赤壁的情节说来,我看见朱元璋的眼里燃起了希望和兴奋。
这天下午,风起云涌,七条火船应朱元璋命令靠近陈友谅战舰,将火引到船上。这些战船由于铁索连江,无法齐心脱离,顿时火光冲天。耀眼的火光将每个士兵的眼睛都染成了红色,不久,这火似那洪水猛兽吞没了数十条战舰。火的舞蹈、风的怒号,令人闻之胆寒。真是“烈火初张照云海,赤壁楼船一扫空”的景象。
我为洪武大帝的涅槃添了一把火,替明朝的建立、百姓的幸福和乐加了一块砖。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又是黑暗与寂静……
渐渐感觉到身体随着身后的木板摇摇晃晃,是水凶猛地拍着我身旁的物体。视线清楚起来,开阔的天空,炽热的阳光躺在巨大的帆布上,滑入我的眼睛。我倚着围栏起身,站定。一眼望去,是无边无垠的海洋,百只巨舰如同密麻的蜂群,在水上航行。我明白我现在正跟随着郑和下西洋,我回到了永乐三年。几百人在这条船的远处一起喊着号子,一起转动了直径为六层楼多的船舵,这数百条船当真为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啊!
船队靠岸,军队登陆,正当所有人准备同这个爪哇国和平交流、互通有无时,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当地人杀了大明一百七十多船员!得到这个消息,船员们群情激奋,纷纷跑到郑和面前,声泪俱下,势要让那个“西王”归西。那郑和被簇拥在人群中,目光炯炯、镇定自若,似是在决策什么。我心下一急,明朝的船队本就规模巨大,若是打败爪哇,就真的会让其它国家误会我们来访的用意。
“大人!切不可开战。”
一道带着探究的视线投射在我身上。我垂着头,继续道:“船员无故被杀,若是开战完全在理,但消息一旦传开,他国难免会猜忌我大明此行用意。万事应以和为贵、以理服人,方彰显我大国风范!”
果然,最后郑和力排众议,制止了部下的鲁莽行为,命令派出使者前往西王驻地交涉此事。日子渐渐过去,我作为一名船员一直按部就班地作业,这段时日里,西王几次派出使者同郑和反复解释误会,是他在攻打东王时误杀我国船员。又命人连夜坐船到中国去向永乐帝谢罪。最后,西王倾尽举国之力赔偿朱棣一万两黄金后就此作罢。中国的和平与友善也感染了沿路所有国家,一路上与西洋各国开展贸易活动,爪哇等国自发年年向中国进贡。
舰队所到之处没有战争与鲜血,只有和平和友善。强而不欺,威而不霸,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
一束光投射入窗里,我猛然睁眼,从梦境中惊醒,手中还紧紧捏着一支笔。我从明朝回到了现实。我用笔写下感悟:坚韧不屈、和平友善,大国气度!
王斯涵 德清县第四中学 初三(1)班 指导教师:曽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