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沈舒怡
我想回到唐朝
今夜的月亮格外的圆,云,悠闲地飘。这令我的脑海中浮想联翩。月光散布在大地上,山间的泉水依然在流淌。我想起王维,想起他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透过月亮,躺在床上的我在想,唐朝是什么样的呢,月光也是这么朦胧吗?有机会我多么想去唐朝看看!
“客官,客官,你想吃些什么呢”,我被吆喝声吵醒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身穿朴素的小二,头上还有一顶棕色的帽子。小二说,“客官,您已在这儿睡了许久,要吃些什么吗。”“不用了,谢谢。”小二走后,我还坐在那儿没回过神来,这是一座很老的木头房子了,屋子里的人都穿着汉服。我不会是来到了唐朝吧?
屋子靠窗的位置,有位诗人。背影,有些像李白,有些像杜甫。还有些像王维。他是谁呢?走进一看,他正在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来是韩愈。正书写着“天街小雨润如酥”。我脱口而出: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转过头来说,一脸诧异:你是何人?如何知晓我的一句是什么?我得意的言道:“韩大人这首诗被后人欣赏,我早已倒背如流”,于是我还说出了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知道后世之人会欣赏我写的诗的。”我对他笑了笑,拿出手机给他看,你看21世纪的手机上只要搜索韩愈,就能知道您。韩愈好惊喜的说,这东西可真是一个好宝贝。我和他就这样聊了起来。第一次和大诗人交谈,心里有些美滋滋的。韩愈最后还告诉我大唐的街上可热闹了,各种玩意目不暇接。
我告别韩愈,作为吃货的我,怎肯错此良机?出了门,大街上果然热闹非凡。好比清河坊,包子的香味已经飘满了整条大街。馋死我了。我摸了摸口袋。没有一分钱。手里只拿着一个21世纪的手机。还好,头上的发箍让我换得一笼点心。大街上有一群三四岁的小孩玩风车,吃着可口的糖果。有人推着小车来卖各种玩意儿了。引来了一大群孩子,孩子们眼中只有那些小玩意儿,制作这玩意的人技艺也很高超,看,糖画人个个栩栩如生。街上的每一座房子都挤满了客人,吆喝声此起彼伏,生意都红红火火的,安居乐业的唐朝人真幸福啊!
学堂里传来书声琅琅。学童们手拿着书,大声地朗读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室里没有电灯,没有电脑。但孩子们学习的是那么的认真,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几位老先生手拿古籍,远远地看着孩子,点头赞许。
夕阳下山,月亮升上来了,灯笼也亮起,炊烟飘起。家家户户都开始晚餐了。我吃过点心,还不觉得饿。
我漫步来到一座小亭中欣赏这皎洁的月亮,突然听到了两个人的谈论声。原来是上午初见的韩愈和贾岛,他们正在谈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敲”好呢,还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之“推”好呢?我加入了他们的讨论,韩愈见我分外开心,但在诗词上坚持己见:推好推好,有力,而我,嘻嘻,因为知道结果,故坚持敲好“敲,有声,显僧人礼貌文雅之品质”。韩愈贾岛击节赞叹,我得意满怀,心底直言惭愧惭愧。贾岛说,我还有一首诗,还请兄台指教一二。我的天啊,和苦吟诗人探究诗歌,就我这初中水平?武亦姝来还差不多。不过,我有手机,哈哈,度娘在,谁怕谁?
“作业做完了没有?手拿着手机,睡着了竟然,睡觉还能笑出声来,做什么美梦呢……”
妈呀,老妈站在旁边。哎,好梦就是泡泡,我还要回唐朝,和李白杜甫论诗呢,妈妈,让我再睡一会吧……
作者:沈舒怡
德清县莫干山镇中心学校
初一(2)班
指导老师 胡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