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人性
数据与人性
朱彦澄
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任何一次消费都会被记录。一次又一次弹出的按照你喜好推荐的商品页面,似乎已经固定了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渐渐被一串数字所固定。可是人非物品,人是丰盈的、多面的,人是复杂的。
诚然,我不能否认大数据的实用。这是科技的创新,在很多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它让每一次购物变得轻松,让商品更贴近人们的喜好,也更让人们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我们的确在享受大数据的便利。
可是,大数据却不能表现人。因为人非物品,再善良的人,心头也会闪过一瞬的恶念;再穷凶极恶的人,脑海中也会掠过一丝善良的想法。正是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的那样:“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存在同一颗心里的。”能觉得那位思特里克兰德夫人是个坏人,但她却也真真实实地恨过她的丈夫。若他不付出行动,谁能知道思特里兰德这样一位生活成功的证券交易人,会抛弃妻儿去巴黎学画?人性是复杂的,也是不可估计的,我们不该给每个人贴上标签,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中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暑期档的一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能很好的诠释这点;因为是妖怪,所以即使做了好事敖丙仍被指指点点。因为是魔丸,所以哪吒向来就是灾祸的代表,申公豹说的“人心中的成见”不正是人们对某一种事物贴上的标签吗?哪吒喊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固然令人热血沸腾,可这世上,又有几个哪吒能顶着世俗压力,不顾别人的目光?大多数人,只能顶着别人的看法,走完自已作为“魔丸”的一生。
更何况,如果人性被贴上标签,那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有人只因做过一件坏事,就被定论为是坏人,从而再也不能翻身,再也没有人接受他后续的善,没有人再接受他。可是,人是会变的。人们会相信一个被数据标记为是好人的人吗?万一他在那一该所想的,恰是他内心最深处的恶呢?被认为善的人做出恶的事,那将会让人更接受不了。正如当下那么多被贴上标签的明星一样,粉丝大众相信他们被包装出来的人设,也会在他们被曝出与人设不符的事情后大为崩溃。但实际上,人设就是数据,把人转化成数据,本身就是荒谬的。
说到底,人是不能被贴上标签的。如果每一个人被转化成数据,那将成为一件荒谬又不可理喻的事。
数据,从来是不能代替人性的。
作者:朱彥澄
学校: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