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不只是“天马行空”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想象力如此重要的时代,比起天马行空的幻想,我们更需要的是严谨、复杂的想象力。
不可否认,许多“天马行空”的想象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又一次坐船,看见岸边有一幢房子,楼上是一位美丽的少女,楼下有一位老妇人。他便想象这少女是谁,她为什么会被关在楼上,这老妇人又是谁。由此,他创作出著名的小说《阿西亚》。许多文学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如《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聊斋志异》中的妖、鬼等,都是靠作者的想象描绘出来的。但在看似荒诞的幻想背后,是稳固的逻辑根基和社会背景。这些想象是复杂的,却比一些想象简单而不讲逻辑的玄幻小说更具吸引力,经久不衰。
想象力更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也是这些它难能可贵的地方: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识下,运用逻辑,严谨地创造一个合理的事物。高水平的想象力与逻辑性应该是互补互促的,许多科研上的突破也是在大量坚实的逻辑推理及数据支持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力来实现腾空一跃。
我们需要复杂的想象。150多年前,发过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在自己描述宇航生活的作品《从地球到月球》中写道:3位探险家乘坐在一枚大炮弹里飞上了月球。后来,有科学家受“乘炮弹飞上月球”的启发,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研究以火箭解决星际飞行问题的科学著作。可见,人类创新的源泉是基于逻辑的想象,而不是毫无根据的幻想。
有人认为,复杂的想象容易被世俗的表象左右。然而,复杂并不意味着混乱无序。恰恰相反,复杂的想象更需要严谨的逻辑。广受好评的《流浪地球》也正是凭借严谨的科学依据,成为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想象力不是胡思乱想,是一个有目的的思维实践,是建立在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之上的。没有目的,没有基础的思考,不能叫做想象力。想象力来源于知识。正是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识以后,想象力才成为可能。想象力的出现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由无数的基石堆砌的产物,这些知识就是支撑创作的石砖瓦砾。
想象力帮人们打开一扇扇未来之门,但要靠理性来选择其中正确的一扇。把“天马行空”与严谨的科学求证结合起来,我们或许会收获更多的惊喜,取得更多创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