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三题】数据生活(潘震)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进窗户,植在我脑子的芯片叫醒了我。我惺忪睁开了眼,视野里的左上角便显示出阳光的各项数据和提醒事项:紫外线强度提醒我擦上防晒霜,根据阳光偏转角提示着我所在的位置……我心想:忙碌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这是一个人与机械共存的时代,路上随处可见的仿生人,与脑子植入芯片的人类和平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国家之间共享着数据库,只需要上传和下载两个操作,每个个体就可以分享到世界各地的知识与消息。至于几百年前存在的纸质书籍,现代人已经不能理解其存在意义了。科技的发展让每个个体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及相似的人类道德素养。
我在联合国从事管理芯片运行的工作。经过了几个世纪的针锋,人类已经制订出一套完美的行为准则,用于制约机械与人的思想。每张芯片都有对地球上任何事物的数据,并且可以在远超人类反应速度的时间内给出最优解,帮助人们科学合理地生活。但是每个人都受益于芯片却又制约于芯片,一方面芯片能帮助人们思考,另一方面又限制人类的生活。
我走在上班的路上,视野里不断跳着数据的边框: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甚至还有路人没有隐藏的信息全都暴露给我。我用意识不断滑动着这些消息,却又不能屏蔽——我因为工作原因需要观察每个人的芯片运行情况,在当今芯片要是停止运行等于被踢出了这个地球。我很厌烦,但是芯片一直提醒我要保持专注。不说我的工资取决于我的工作态度,如果我没处理好一些事情,哪怕小事,可能都会被炒鱿鱼。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这样惶城惶恐。尽管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速度很快,但是怎么比得上人与人的竞争呢。
到了上班的地方,我要处理的事情更多了。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我要进行分类打包,并且加入到全人类的总数据库中。芯片虽然能帮助我思考,但对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能做到还是九牛一毛。不仅如此,我还要专心致志于工作,不敢有半点分心。芯片不是人,但同样也能监视自己。它是严苛的执行者,只会用数据评估人的行为。算法是几百年前的人写的,却没有一点人情味。似乎几百年前的人说这样工作压力太大了,可是现代人懂什么压力呢。
我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到点打卡下班。但是我也不敢和别人见面。智能的芯片能够观察生活,别人透露的半点信息,芯片就可以追本溯源分析到他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这样不经意间透露了自己的信息总让我不舒服。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也都不愿意跟别人见面。如果自己想去别的地方,芯片就可以帮助你在脑子里模拟出那个地方的人和物,极大节约当今社会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的时间,效果跟亲自走一趟也没有区别。
我想沉沉睡去,但芯片有它的计划。它能调理我的激素,让我用一种最高效的方式得到充分休息,并且告诉我现在才晚上九点不能睡觉。于是我又徜徉在从世界各地给我发来的信息之中。虽然芯片能帮我不断接受信息,但我的脑子却越来越不能承受那么多的信息了。研究说人类的大脑还有很多地方能开发,但是我只想开发我的自由。等到明天芯片把我的这种思想消去,我又是一个为了地球美好明天工作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