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3题】代码(宋子娴)
代 码
宋子娴
1.
我的妈妈是机器人,这是只有我知道的秘密。
7岁那年从医院回来,我就发现自己能在妈妈的头上看见一大串代码。有一天半夜我起夜时,看到妈妈坐在沙发上,身上似乎连着一根数据线。后来逐渐长大,见过了形形色色的机器人,我才发觉妈妈应当是个机器人,而且我想通了那串分成三行的代码的含义:从来不动的第一行是机器人产品参数,一直增加的第二行是已使用时间,总是在减少的第三行是电量。
在面对妈妈时,我总是忍不住去看她头上的数字,看中间那行不停地跳动着增加,最后一行慢慢减少。妈妈总是会好脾气地停下来,问我在看什么。
“是不是妈妈头上有白头发啦?”她笑眯眯地蹲下身低下头,那串半透明的数字扫到了我的面前。
我慌忙地后退一步。虽然确定这些文字不会碰到我身上,但每一次我还是会下意识地躲。妈妈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我赶紧往前一步,趴在她头上仔细地扒拉了几下:“没有,妈妈还年轻着呢。”
妈妈笑着站起身。我看着数字从自己身上穿过,感觉真的十分神奇。
2.
爸爸在对着妈妈时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反应。我觉得他肯定不能看见妈妈头上的代码。只有我能看见妈妈的代码,我也只能看见她的代码。
我有个同学,他说他十分害怕家里的仿生人保姆,觉得它没有感情。但我妈妈有感情,她对我很好。不管妈妈是不是机器人,我都很爱她。
所以我会帮妈妈保护好这个秘密的。
3.
12岁那年我决定跟妈妈坦白。刚好爸爸出差去了,家里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
“妈,我早就能看见你头上有一串代码。”我告诉她。
“别闹了。”她看起来很冷静,“小说看多了吧?”
“你是个机器人吧。”我说,“现在仿真机器人已经很普遍了,如果是真的的话,你是个很完美的仿真人……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能看到那串数字。”
妈妈看起来有点慌了。“你……不怕我?”她问。
“不怕。”我诚实地摇摇头,“不管你是不是机器人,你都是我妈妈。”
妈妈颤抖着推开椅子走过来。“好孩子,好孩子。”她抱住了我,手很凉,但我也没躲,“你只要记住,我爱你,就够了。”
4.
16岁生日那天,我突然看见了爸爸头上的数据。
跟妈妈的完全不同。那不是长串长串的代码,而是清爽的文字和数据:“年龄:XX;身高:XX;体重:XX;……”
我奇奇怪怪地盯了他很久,直看得爸爸心里发毛:“儿子,怎么了?”
“爸,你头上为什么会也有一串数据?”
“这个……”他支支吾吾了很久。
“你也是仿生人吗?”我不可置信,“但为什么——”
妈妈进来了。爸爸立马焦急地轻声跟她说了很多。妈妈转身面向我,叹了口气:“儿子,你已经长大了,我可以告诉你事实了。”
她轻轻展开了藏在背后的一幅图,“这是我自己画的——因为照片是拍不出来人们头上的数据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谓的‘正常’人类,眼中的世界。”
画中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一个人头上,都浮着一个半透明的对话框,里面和爸爸一模一样地写着“年龄身高体重”。在我16年的人生里,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
我冲到窗边,俯视着下面的人。每个人头上都出现了数据,像是阴魂不散的幽灵,寸步不离。
我木然回头,眼光不经意扫过了妈妈与众不同的代码。我忽然发现三行数字中,中间的那行正在一点一点地向第一行靠近。
“嗒。”它跳成了和第一行一样的。
我眼前一黑。
5.
我依稀想起来一些七岁之前的记忆。
幼儿园时,同学们嘻嘻哈哈地坐成一个圈,老师们和着音乐拍着手,让每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念出右手边人的第一个数字。
轮到我了,我站起来,一脸茫然:“数字?”
老师走过来,手指在那小朋友的头上凌空点了点:“就是这个呀。你看,这是5,对不对?”
“什么数字呀?”我还是摸不着头脑,“我没有看到任何东西啊?”
老师的笑容凝固了。
那天,妈妈提前把我接回了家。那也是我最后一天上幼儿园。后来的所有时间,我都一直在家和医院之间辗转。
直到——7岁时,该上小学了。我回了家,看见了妈妈头顶的数字。
6.
我忽然读懂了妈妈头顶的那三行代码。
“可使用时间,已使用时间,剩余时间”。
再抬头时,妈妈的最后一行代码泛着红光,赫然停留在“0”的位置上。
0.
我有一个儿子,从小就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
他不能看见别人头上的数据。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意味着他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和生活。
他10岁那年我带他去医院,医生告诉我他们也无能为力。
“您是病人母亲吗?您现在有两个选择。”医生怜悯地看着我,“第一个,是告诉他真相,但他从此就会知道,他是社会上格格不入的人了。第二个,是参加我们最新开发的技术试验,给他换上机械元件,转化成半机器人。”
“……我想让他正常生活。”
“但是你要想好了,机械元件并不能一定保证让他像正常人一样‘看到’别人的数据。更大的可能,那些数据会直接出现在他的认识里。也就是说,正常人看数据像是一个广告牌,而您儿子会像感知颜色一样直接获得信息。但这能最大限度帮助他融入这个社会。”
“没关系。”我看向病房里沉睡着的孩子。
医生叹了口气。“那么,请在这份文件上签字。”他递过来一个文件夹,“后天转化的机器人需要一个支助者,与他性命相连,为他提供能量并保存下一切数据。请在这里写下支助者的信息。”
我提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作者姓名:宋子娴
学校: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513
指导老师:盛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