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4 汉阳江的隐秘 叶毓凯
以水为卷,映着月下,一人披青丝,着墨衣,抚瑶琴,奏响觅得知音之乐。我--河流的画卷里勾勒下他们的隐秘,化作永恒的珍宝。
八月十五,明月姑娘展露出她的倾城之颜,挥洒着光芒照亮游子返家之途,柔和世人的梦境,倾泻吾身,渡上一层朦胧。狂风兴起,掀起我的波涛,汹涌澎湃中我捕捉到几缕人声,一丝墨色人影侵入眼中,背负长琴,步履匆匆,却不 掩其风姿绰约。风渐停,我慢慢平息波涛,他望着明月姑娘与吾,眼神渐渐迷离,嘴边不禁荡起笑窝。他解下背上的琴,缓缓屈膝跪坐,双手捧起将琴置于身前。微开了口,“吾唤伯牙,善抚,月色甚美,汝益美丽!吾欲为汝抚琴!”他的眼眸中映着我的波光,双手迅疾地抚上琴身,十指微动,琴音响起,如澹澹流水缓缓流进我平静心湖,激起圈圈涟漪。他双眼微合,随着琴音轻轻摇晃着头,像是喝醉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我望着他,不禁随之荡漾,在他的琴音中陶醉,愈加迷离。
耳边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我看向一旁,只见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小心翼翼地走近,面上浮现陶醉的红晕,双眼直直望着伯牙,噙着光,似寻见了天上仙人,他踏着琴音一点一点地靠近。伯牙依旧沉浸在自我中,对他的靠近毫无察觉。又一曲终了,伯牙嘴角依旧荡着微笑,双眼缓缓睁开,猛然望见我身边的樵夫,身子猛地一颤,手指猛然用力 ,“铮”的一声,一根琴弦被拨断。伯牙的眉间缓缓耸起一座小山峰,眼中满是疑惑。此时,那人大声地对伯牙说:“先生,你不要疑心了,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站在这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发现他的脚边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中疑惑一个樵夫怎会听懂他的琴声,便出言问道:“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那人听了伯牙的问话,笑着回答:“先生,你刚刚弹的是孔子赞叹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时琴弦断了。”
伯牙闻言,心中大喜,忙请其同坐细谈。“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所造。”接着他又把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樵夫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暗暗佩服。
他又弹了几曲,请其辨认曲中之意。当他弹凑的琴声雄壮高亢时,打柴人说:“这琴声勾画出一座耸入云天的高山,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他的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描绘了潺潺流淌的江水。”
伯牙听了他的回答,喜悦自心中绽开,嘴角咧开,感叹自己能在这世上找到懂得自己琴声的知音,于是他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
“此生能遇见懂我的你,我也无憾了!”伯牙眼中带笑,荡漾着笑涡的嘴一张一合,欢快地吐露着心中的欢喜。子期同样一笑,目光中满是柔和。月下,二人对坐,相视而笑,皆是举杯手中。“叮——叮——”二人碰杯之声不绝于耳,仿佛也在述说二人的寻得知音之乐。月下,波光粼粼,那是我的欢喜,为他们两人。
“来年中秋,汉阳江口再聚,可好?”伯牙眼眸中闪着泪光,嘴角却噙着笑。
“好!”子期满眼坚定,直视伯牙,眼眸中映着的是他所懂之人,也是懂他之人。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伯牙身着那袭墨衣,背负瑶琴,嘴边噙着若隐若现的笑意,步履轻快,如约来到汉阳江口。他直立在我身旁,周身的喜悦令我漾起圈圈涟漪,我也在等待。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着,他周身的愉悦渐渐消退,愁上眉梢,不停地在原地往返行走,时不时便向远处眺望。“怎么回事,子期为何还不来此?难道是他没有我的亲声引路便迷失方向了吗?”想到此处,伯牙立刻拿起他的瑶琴,摆放在身前,十指微动弹拨起琴弦,婉转的琴声随风远播,可是过了许久,子期还是未前来赴约……我激起浪涛拍向岸边想要抚去他的失落……
明日,伯牙依旧来此,久久的等待却等来子期不幸染病去世的噩耗。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他们的情谊多么深厚啊,两人心心念念着对方!我顿时波涛汹涌,像是沸腾一般。
伯牙心中悲痛万分,颤颤巍巍地来到子期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呆呆地坐在我身边,眼神迷离,心已不再……
此生若得知音似卿,则韶华定不负君!
我想,无人知晓他们二人相遇相交相谈时的欢喜雀跃和灿烂笑容,也无人知晓伯牙等待子期的失落以及得知子期死讯时的悲痛欲绝……
而我却把他们的隐秘刻画在我河流的长卷里,静静流淌……
东阳二中高一(14)班叶毓凯
指导老师:叶满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