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5题】 筑起想象的边城 (应乐涵)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从前只能看着“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日子随白驹游走。在人们插上翅膀的想象下,时光淌过车水马龙,感受着博尔赫斯的“我给你瘦弱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在思维的小小边城里,汹涌着科学的前奏。
一遍冲刷着原本单纯的天马行空,越来越多邪恶的想象被付诸现实,用以对付原本善良的人们。人们希望掩盖自己的缺陷,想让自己完美而想出“换脸”,前些日子被叫停的换脸软件“ZAO”,在利益冲击下披着想象的皮,肆意侵犯人们的权利。当想象裹挟着黑暗,单纯便不复存在了。
也正如布罗茨基所言:“一件艺术作品,总是被赋予超出其创造者生命的意义。”每一样技术的诞生,也都被时代渲染得失去本真。我们需要筑起想象的边城,寻找属于想象的单纯。
正如人类最初的想象,丝毫不带繁靡,全部是真。
在人类最早的科幻小说《真实故事》里,古罗马作家琉善写了个主人公被大风刮到月球的故事;在德国漫画《父与子》的结局里,二人携手走向月球;鲁迅先生在《奔月》中提到,后羿英雄末路,嫦娥贪图享乐,人生的悲欢离合。我们头顶的那一轮圆月,是多少想象的一块飞地,万户为她献出生命,张若虚为她写诗,苏轼留下眼泪,是想象的单纯,造就这一轮月,也造就了千千万飞月的宇航员,让想象成真。
许多人说,单纯的想象是无用之用,它并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诚然,我们边城里的思想飞跃是微不足道的,但不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无用之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吗?不去说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用这些所谓的无用之用推动社会,许多科幻小说都描绘过现在可以实现的世外桃源。鲍勃•肖的小说《往日之光》中讲述了一段关于“慢透光玻璃”的美丽故事,这是一个相当无用的技术,类似于看了四十年前的旧电影,过去的一切在你的玻璃上缓缓重现,在最近的《自然》杂志上,一项研究表明通过红宝石的研究装置,真的可以延缓光的速度,也就是在有生之年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往日之光重现。其实人们享受想象的边城,只是无法做到像东野圭吾所说的“无路可走时,就不断回到起点”。
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把民族当成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有限的共同体。正是想象的不单纯,使得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战争的发生。虽然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民族狭隘主义,但仍不失道理。像许多小说和电影结尾留下的无尽遐想,一个民族也是在人们单纯的想象中诞生的,人们想象出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文化艺术和上层建筑,再深刻影响社会,是人们在想象边城里的思维造就一个民族,这也就不难说明,复杂的想象会带来民族之间的斗争了。
林徽因说:“冬有冬的来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单纯的想象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思维的转变。只有筑起想象的边城,陪伴美好,本真的想象力才是真正的创造力。
应乐涵 浙江省东阳中学 高二(15)班
指导老师:马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