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一题】逆浪千秋(朱炫瑾)

作者:黄忠老师 投稿时间:2019-11-09 16:02:46

逆浪千秋

浙江省乐清中学高一(18)班   朱炫瑾

 “黄河本向西流入湖南,若定要它流向北边,假以时日,流水浅狭,堤防未全,必至决溢,且北界入海,则河朔亦无法御狄,终非良策。”

朝堂上,宰执文彦博正煞有介事地言说着影响北宋后数十年的回河大计。

“……固微臣主张堵塞北流旧道,稳定东流新河道。”

“万万不可!”

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一潭湖水,朝廷上波澜骤起。

 

“君之所见,与老夫略同。”眼前身着红袍的人说道。“然诸臣心意已决,恐回河之计不能变也。”苏辙深叹一口气,无奈的摇头。

盖鲜有人反对回河,仅那一言,我便被先生引为知己,延入座谈。

“不能放弃!堵塞水道乃忤逆水性之事,必将酿成大祸。”我眼神凛然,想起先生晚年笔记《龙川略志》中记载元祐年间议修河决后发生的那场大水,道:“家父乃水工能匠,自幼耳濡目染,于水工之道,略知一二。恳请大人为我谋得都水监一职,我将竭力以绝黄河水患。”

“……都水监?”苏辙眯起眼,“这倒没有问题。”他低头微微想了一下,又笑道,“不如老夫直接为你向太后举荐。”

 

意识到这是一场穿越事件后,我便决心要改变母亲河乖蹇多变的命运,拯救黄河边的千万生灵——“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而有宋一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时代风气,同样给了我改变历史的勇气。

我开始游说朝中犹疑未决的回河派大臣,如吕大防之流,晓之以回河之弊、东流之利。同时着手于绘制黄河改流后的水利总图——注意到宋朝没有黄河完整的水利图后,我就亲自实地考察,采用原始的测量数据用现代绘图技术精准地绘出了黄河中游水利图。

——不日,经苏大人的举荐,我终于得以面见太后。

“大禹治水,因势导利,方有成效。今地势已变,黄河改道,势在必行。”我谆谆道,“倘若定要导河北流,以臣之见,不出几年,必有大水!”

也许是游说已有所成效,东流之策正深入人心,亦或我对水灾之事的笃定神色,太后眉头微蹙,这位手执大权的“女中尧舜”敏锐地察觉到我的不寻常之处。

她微微颔首:“那么卿有何治水良策?”

“其一,急功近利不可,河患自古就有,非朝夕之功;其二,劳民过甚不可,免隋炀之事复见于今日;其三,积思广益,慎重行事,凡事求其少害,不求无害。微臣已绘制出改流河图,恳请太后下诏寻天下知水利之吏民,选拔真才实学者,随臣沿河岸考察水文。之后臣将以此确定治理之策,文案递交尚书省与沿河各州县守令审议。如此应大体无恙。”我朗声说。

“听上去倒是可行,只是……不免费时,有生之年恐难一见。”

“大禹治水亦非一朝之功!”我正色道,“太后若想消除水患,须有耐心!”

言毕,高太后两眼流露出几分柔和,我顿了顿,道:“微臣不才,愿倾尽己身以绝黄河之水患。”

“如此,甚好。”

我听见她轻轻地说。

 

元祐初,朝廷河事尘埃落定,黄河之水东流故道,九曲回肠。

元祐八年,黄河堤防渐牢,治水取得初步成效。 

此后数十年,史载无河事。

黄河的儿女,终可安然酣眠于母亲河的怀抱。

指导老师:周乐平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4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推选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9-09-01

结束时间: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