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 2.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终于将由可能变为现实。 5G时代与个人存在的理由 沈诗苗
5G时代与个人存在的理由
中考前中美5G争端闹得沸腾,让我们这群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备考生增长了不少知识。语文老师在课上播放项立刚老师谈5G的“前世今生”,当时只是惊叹5G的强大、自然畅想着信息时代未来又会翻腾出怎样的浪花,接着注意力全被项老师形容的调皮的马桶带走了,就当件趣事讲给别人听。试想午饭时间接到你家马桶发送给你的微信,提醒你今日血糖含量与正常值且注意饮食,总有种毛骨悚然的体验。
小学时期写想象作文,就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触及的未来,屋子一定是多功能,主人走到屋子前要自觉开门、人躺到床上自动熄灯、一屋子的智能可以在耳边叽叽喳喳“为您服务”。现在却好像不大期待这样的科技了,总有种被监视的感觉。读徐玲的小说形容现代的高层建筑像鸟笼,脑中全是一楼鸟儿啾啾的画面,不免觉得好笑,但又真觉这话说得不错,赶紧跳过不再细想。
信息时代的信息量、传播速度、处理速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也许平时体会不到,但我们确确实实一直受着信息时代的便利。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我们运用知识提出挑战。很多工作可以由智能代替我们的大脑和手,可机器是不是已经能完全替代人类了?至少在读《诗经·桃夭》时读到那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想,机器纵使录入了词典,却也无论如何也写不出“灼灼的桃花”这样晴朗辉煌的形象吧。
马斯洛需求层次由表及里依次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我从前看《机器人总动员》,发现未来人类整天不需要思考,受机器控制,生活的确安逸,却没有精神追求。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写到:“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据,是看他被当做一个人还是东西。”机器不会把我们当成活生生的人,人与机器聊天也不会是简·爱所认同的两个灵魂站在上帝脚边的对话,它们冰冷空洞的眸子里看不到情绪的。一串串代码是它们执行任务的载体。
我们现在能够满足物质条件,但在精神层面却往往达不到高层次的。毕竟机器不能代替我们去思考,也不可能像人一样用苏格拉底哲学三问来审视自己。“我是谁?”它没有自我概念,也不理解社交,更不明白自己在一个怎样的社会?扮演的什么角色?
在这样一个时代,常面对变动的城市、人声鼎沸的沉默,也可以在网络“地球村”这个大剧院找到真心为你鼓掌的人。更要掌握更多知识、适应新的模式,有自己的信仰和坚持,感受自己的大脑仍在思考,而不是等着别人输入单一的程序。“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不要为死去的悲伤,要为重活的高兴。”柴静在《看见》中说“知道和感觉到,是两回事。”我们知道自己是存在的,可怎么样才叫存在过?是来到这个世界历经一个世纪再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吗?信息时代一个人的足迹像落花流水。我们都被信息洪流包裹着,三次元信息总是藏不住,个人隐私好像变成了一种奢侈。但不管虚拟世界如何,回到现实我们依旧要过着自己的生活,作为个体生命建立情感、人格和价值观。在物联网的时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不忘初心。社会总归是要发展的,哪怕我们怀恋以前的生活,但也不能说时代发展是错误的,作为必然的选择,我们只能接受它,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天台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高一19工艺美术1 沈诗苗 指导老师:洪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