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2题】在信息化时代看见未来(吕懿)
在信息化时代看见未来
吕懿
“本软件需要读取你的通讯录……
本软件请求访问你的相机……”
信息时代,我们的隐私到底还剩多少?
网络风暴,究竟是福还是祸?
——题记
作家亦舒在《玫瑰的故事》中写道:“每个人总有不愿公开的秘密,千万不要苦苦相逼。”
读来共鸣,以此喻保护独立的个体,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历史走过男耕女织的农业时代、机器轰鸣的工业时代,于二十世纪末,迎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短短四五十年间,信息点燃了自身的古老能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
新世界踏过旧山河款款而来。这是最好的时代,人们能轻而易举地回溯历史、展望未来;这是最坏的时代,各类信息之下,充斥着无数泡沫与谎言。身处当下,我们虽比前人拥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了解更多的事物,但同时也会为这些纷繁冗杂的信息所困。
回望当今时代,不免有些怅然。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人来说,可以一日不读书,但不可一日不上网;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一刻失去无线和流量。“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今日之世界,早已回不去那个“从前慢”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每个人都近乎赤身裸体,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已岌岌可危。
去年,脸书卷入非法盗窃用户隐私风波,市值一落千丈;今年,某艺人的电话、航班被多次曝光,一天内接到百余个陌生号码,个人生活受到极为严重的打扰。诸如此类的新闻我们早已屡见不鲜,但隐私泄露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正如托马斯▪哈代所言:“凡是有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美好的时代并不代表“毒蛇”的绝迹。信息化时代,正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变得越来越透明。在享受其便利快捷的同时,个人隐私也很容易被推向聚光灯前,被世人无限放大。隐私保护没做好,受害的不仅仅是公众人物。小到每天被各种陌生号码轰炸,不胜其扰;大则遭他人威胁恫吓,甚至不堪舆论压力而结束生命。隐私泄露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信息社会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性、企业的利益暗网勾连以及隐私保护意识的缺失。
两年前,一名九零后女孩在社交平台上揭露水滴直播侵犯用户隐私问题,引起轩然大波,最终以关闭该直播平台而作罢。在利益和社会效益之下,不少企业都选择前者。但毋庸置疑,公众的隐私权,比市场的流量需求更为关键和重要。反观《申报》,在创办之初如是说:“而乃今吾辈,虽不能忘利,必不将忘义。”在信息时代,人的欲望正不断膨胀,市场的流量需求正一点一点地吞噬着人的道德,以致贩卖身份信息、非法监控等社会问题比比皆是,实乃令人惋惜遗憾。因此,我们不禁向时代发问:“在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如何看见未来?”治本之计无疑在于织密织牢法网,将个人存在与时代发展紧密关联起来,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建立起一个更有距离感和分寸感的信息化社会。
信息并不是一种新鲜事物,自远古以来,它就活跃在庙堂江湖、大街小巷。在新时代,个人信息早已不再是一种孤立之物,它不仅关乎一个人的身份特征,更是人格尊严的重要载体。网络无垠,现实有界。个人隐私保护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距离感和分寸感,来给个人隐私裹上一层必要的保护膜,使其不至于淹没在罪恶的堤岸。面对泥沙俱下的信息时代,我们既要兼收博采,又要吐故纳新;既要积极融入,又要保持方寸。在人人皆是自媒体的今天,我们既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必要的自我保护不容忽视。5G时代即将来临,个人隐私保护也该驶上“高速公路”。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建造起一座信息的防护墙。
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剑最终指向何方,决定权正在我们手上。而如何在信息之海中扬帆起航,踏浪前行,则是每一个新时代青年的必修课。愿你我都能做一朵玫瑰,在散发馥郁芳香的同时,不忘以刺守护自己的“秘密”。唯有如此,我们方可于信息化时代独立存在,并得以望见那无边无际的遥远未来。
作者姓名:吕懿
学校:浙江省东阳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11班
指导老师:王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