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1题】我想回到宋朝 (姜予恬)
我想回到宋朝
“丫头!时辰到了应起了!莫要老太太再说侬来的又迟些!”一声喊叫惊雷似的在我耳边炸开。还在惊奇闹钟为什么没有响的我,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睁开眼看见的竟是全然不同的一番景象。木质的大床边缘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床顶也是油亮的木板纹。下了床来,铜镜旁的木架子上放着一个白净的瓷盆,里头有些许水。正对着门口的则是一个隐隐散着香味的小铜炉,整体是清新寡淡的风格。一个扎着紧紧的发髻的姑娘手里抱着几条长长的裙袍,歪着头笑嘻嘻的问我:“小姐,今日妆发如何?刚刚是夫人又来催你了罢。”我惊地向后连退了几步,心里念叨着:“妈呀,这怕是穿越了?”
整理了“妆发”,出了门,说是要到“祖母”厅中问早。那个姑娘跟在我身旁,带着我穿过错综复杂的石径,来到一间敞亮的房厅。刚跨过门槛,就见几个年纪与我相仿的“小姐”“少爷”们端坐在木椅上,手中端着一碗茶水。见了我,“祖母”笑吟吟地说:“丫头,今日地为何又来的晚些了?快坐下同大家一起吃茶。”我佯装熟练地接过茶,也找了个祖母旁的木椅坐下。抿了一口茶水,那茶竟是苦中带甜,细看还有未融化的砂糖沉在底下。
用了早茶和早膳,又到了读书的时辰。私塾中的老学究手捏一把折扇,叫我们盘腿坐下,端起架子念起文字来。翻开“课本”,那里面的文字叫我看的真是一头雾水。歪歪扭扭的字体密密麻麻地竖着排列,就像那抱团的蚂蚁一般模糊不清。旁边的姐姐妹妹们却朗朗地读了起来,一副处变不惊的样子。我也学着她们的样子,稀稀疏疏地读着。学究抽人背诵的时候,只得在心里默念一万遍“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耶稣大爷保佑千万别抽到啊啊啊”。可能是我的虔诚真的打动了各路神仙,成功的没被抽到。
过了读书的时辰,一位年纪较长我几岁的姐姐走到我的身边,挽起我的手亲切地说:“妹妹,你可还记得娘昨日说的今日有集市,叫爹上早朝时带我们也去不是?元夜之时还有花灯市与灯谜可玩,何不去观赏,买点有意思的玩意儿?”我马上起了兴致,说道:“快去快去,我都等不及了!”
待到车马将我们一行人放在街市头上,我与那位姐姐挽起手臂,逛起街来。几个弟弟跑到糖铺子和风筝铺子旁,几个嬷嬷们只得贴在他们屁股后面掏钱。街市上十分热闹,充盈在耳畔的是大大小小的吆喝声,布料店挂满了五彩斑斓的丝绸棉布,几位妇人在墙上挑挑拣拣。身边跑过几个逆着人群的孩童,后面跑着的是簪着木发髻,着麻布衣衫的母亲。是元夜将近的缘故,街边城阙挂满了大红灯笼,几支翘起的青石砖被拥挤的人们踩得吱吱作响。马车徐徐的飞过,帘子里面似是有说笑谈天之声。我与姐姐挑了些花面小瓷瓶,些许胭脂粉面,几面丝质扇子。不久便暗了天。
花灯市正式开始,鞭炮烟花仪式结束后,几位围在一起的青年人大声对起了对子,几位姑娘围着挂起来的大花灯猜起了灯谜,抱在臂中的娃娃们端着花灯,桥上河边有放莲灯的,也有放孔明灯的,大都是些祈求健康或中举的。我与姐姐穿梭在人流与灯流之中,等待回程的车马。
“叮铃铃铃铃”这时,真正的闹钟响了。随之而来的便是惊雷似的一声:“快起床上学!早饭要凉了!”
姜予恬 华盛达外语学校 九年级 171班 指导老师:姚萍